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举不避仇
来源:安士全书 作者:周安士 ( 字号:   )

下附征事一则(出自《文昌化书》)

帝君曰:先人之死(为周厉王所窜),盖出于南风成之谮,朝士悉知。终天之恨,予未之忘。后风成死,其子温叔,才而且贤。韦师氏尝谓予曰:‘风成之子,好学无厌,语言可法,当今贵游子弟中未有’。天道难知,不意风成有子如此。予时虽有不共戴天之隙,而闻其善行,心常慕悦。予既升大夫,保氏缺人,遂荐而举之。卒善其职。

[按]鲧虽殛死,禹则嗣兴。管、蔡为戮,周公右(*辅佐)王。帝君不以父故而使国家失良佐,贤士屈下僚,可谓善用其孝矣。余读《礼记》,则有曰:‘父之仇,不与共戴天’。继读内典,则有曰:‘一切怨仇,皆不得报。’两说似乎相反,而实各有至理矣。吾儒据现在论,若不报父仇则忘亲矣,此不共之心,所以为孝也。佛知过去未来事,见宿世父母,其数无量;与父母为仇者,其数无量;即父母中自相为仇者,其数亦无量,不与共戴天,安能一一相报?又况今日,多一仇杀,徒累父母增一怨对,所以觑破幻缘,隐忍不报,亦所以为孝也。且如武王伐纣,太公负戟从征,伯夷叩马强谏,两人岂不水火?然孟子曰:‘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未尝轻置优劣。儒释异同之际,处处作如是观,则愈读佛书,而儒理愈精矣。帝君欲人广行三教,正以此也。

【白话译文】

帝君说:“先父当年被周厉王流放,衔冤而死,完全是出于南风成之诬陷,朝廷官员们都知此事。先父之仇,我从未忘怀。后来南风成死了,他的儿子温叔却是个既有才能而又贤良的人。韦师氏曾对我说:“风成之子,好学不厌,其言语精辟入理,可引为法则,是当今王公贵族子弟中不可多得之人才。”天意真是难以预料,没想到风成居然有子如此。我当时虽与他家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听说温叔之善行,心常仰慕之。及至我升任为大夫,保氏一职缺人,我随即荐举温叔,他果然善任其职。[按]鲧虽因治水不力,被流放处死,而其子禹仍然继承并振兴父业。管叔、蔡叔虽被诛戮,周公仍然辅佐成王。帝君不因父亲被害而使国家失去良臣、使贤能之人屈居下位,可谓是真正的善用其孝。”◎我读《礼记》,见其中说道:“父亲的仇人,不可与他共存于天地间。”后来读佛经,经文中说:“一切怨仇,皆不得报复。”两种说法似乎相反,而实质上各有至理。儒家是依据现世而言,假如连杀父之仇都不报,可见他心中早已忘记至亲了。此不共戴天之心,即是他之孝行。而佛知过去未来事,见宿世父母,其数无量。多生多世以来与父母为仇的,也其数无量。甚至父母中自相为仇的,也其数无量。此不共戴天之仇,又怎能——皆报呢?更何况今日多一仇杀,徒然拖累父母又增一怨对。所以看破虚幻因缘,隐忍不报,也是孝行。且如当年武王讨伐纣王,姜太公背负长戟随从出征,伯夷却叩马强行阻谏,两人几乎是水火不相容。而孟子却说:“二老者,是天下之大老。不敢轻易评论谁为优劣。”凡遇儒、释二家异同之处,处处作如是想,则越读佛书,而儒学之理越透彻。帝君希望人们广行释道儒三教,正为此故。

下页: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