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印光大师开示专集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佛学救劫编序
类别:因果开示 作者: ( 字号:   )

世乱极矣,人亟望治。治之之道,本至近而至易。而世之聪明者,每欲立异,以冀陵架古人而上之。故于近者易者,忽而不取,而欲以远者难者为事,以显我之本领。卒致徒成骚扰,适得其反,国乱民困,无可救药,可不哀哉,可不畏哉。不知圣人本天理民彝以立法,令人各各敦本重伦,躬行孝弟,故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果能各存忠恕之心,同深胞与之情,则礼让兴行,胜残去杀,民俗淳善,天下太平矣。圣人又虑人或有鉴虑不及,故复以因果报应之事理为训。故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曰,向用(以也)五福,威用六极。后儒不知三世因果,以五福,六极,一归于王政。不但诬王政为虐,且于福极之名字,固难训释得一无龃龉也。今且以因果之显明者言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凡施之于外者,固莫不如是也。至其自修之因果,则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圣狂只在罔念克念而得。所谓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能志于仁,则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不志于仁,则人欲日肆,天理日泯,便与禽兽几希矣。孟子所谓,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极美,若满面涂屎,则人将恶其臭秽,不但不肯目睹,且将掩鼻而过之也。)虽有恶人,(恶,谓貌丑。恶人,即貌丑之人。)斋戒沐浴,则可以事上帝。此皆因果报应之理事也。

夫圣人教人,先与其直陈所当行之法,复示以或遵或违之利害得失,二者相辅而行,不可偏废者也。圣人欲人各修其德,各尽其分,唯恐或有所忽,故以因果报应之理事敦督之,期其恪遵而无或有违也。然所言因果,只说其本身,与及子孙而已。以不言生之以前,死之以后之事,故于本人过去未来之若因若果,皆不提及。箕子以五福,六极之义,遂开阐过去之因,而为现在之果。故知圣人以非平常人所易知,故不说,非不知有三世因果也。自佛教东来,大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人民之冥受其益者,何可胜数。试举一二,当可悉知。当周之初,文王泽及枯骨,不三四百年,杀人殉葬之风,遍于天下。天子,诸侯,大夫,士,均可随其力杀人以殉,而其强有力者,悉各以多为荣。穆公,为秦之贤君,尚杀一百七十七人。而子车氏三子,皆秦之贤臣,尚不以为国为民而免。而各国尚有以数百数千为殉者。自佛教阐明三世因果之事理,而此风方得永息。否则人之得寿终而死者,盖亦鲜矣。此之利益,若不深思,谁其知之。

宋儒窃取佛经心性奥义,以宏阐儒道。深恐后人学佛,以致儒教门庭冷落,遂以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乃曲为辟驳,谓佛以因果轮回,为骗愚夫愚妇奉教之据。且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地狱苦具,将何所施。若如彼说,则人之生也,无所从来。人之死也,无所从去。尧桀同归于尽,善恶一死皆空。由是而善无以劝,恶无以惩。徒以尽义尽分,诚意正心为教。而复破斥其敦督人不得不尽义尽分,诚意正心之权。其计之谬,可胜言哉。由是儒者皆不敢言因果,亦不敢教人努力为善,以彼常以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即是自私自利为训故也。夫无所为而为善,实为为善之极则,乃圣人分上事,何可以此教普通人。若教普通人,则是阻人为善,导人为不善矣。然圣人虽能无所为而为善,圣人亦尝有所为,非完全无所为也。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过而未能,是平生有所为也。曾子平日以三事自省,及至临终,方曰,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是始终有所为也。颜渊问仁,夫子告以克己复礼。及问其目,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两答皆有所为,非无所为也。孔子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年已七十,尚欲天假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皆深有所为也。宋儒唱高调,欲以自鸣其高,而不知适与圣人循循善诱之道相反。其自误误人,以及天下后世也,大矣。

自宋儒破斥因果轮回后,凡读书者,皆不以五经中所说为定论,而以宋儒所说为圭臬。纵有知者,亦恐遭违悖先儒之议。并或有所竖立,可入文庙,由其涉于佛学,遂成绝望,故不敢一启于齿也。而深明佛理,取以为法之阳明,尚带辟驳之言论,盖欲留后来入文庙之地步耳。以故数百年来,劝善惩恶之大权既废,纵有劝惩,皆属枝末,不得根本,为益殊少。近因欧风东渐,一班好新好异者,凡彼所行者,无不仿而效之,而变本加厉,更甚数倍。至彼之为国为公,则置若罔闻。故致提倡废经废伦,废孝免耻等,不忍见闻之章程,举国成狂,莫可名状。使一切人,皆知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纵胁以必死之威,使其行如上各事,则宁可就死,不敢作此大恶也。是知今日之灭儒教,灭伦理,以期实行兽化者,其祸根皆从宋儒破斥因果之学说所伏也。

甚矣,学说之误人也,虽洪水猛兽,其祸亦无此之酷烈也。昔有问于予曰,世乱已极,将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乱之因由,则知治之法则矣。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由儒者忌言因果,致世道人心,日渐浇漓,驯至于今,竟敢以废经废伦等为提倡。使真知因果,不但此种话不敢出之于口,亦不肯入之于耳,以其为枭獍之恶音,非具人心者所宜闻,闻则令人痛心疾首,莫之能已也。今欲返乱为治,若不极力提倡家庭教育,则无从下手。而家庭教育,最初当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常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则家庭所出之人才,皆为贤善矣。既家家有贤善之人才出,即有少数不贤善者,亦当受其熏陶,与之俱化。故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责。此因地而倒,因地而起,由治而乱,由乱而治之定论也。不依此而欲治,何可得乎。此有心世道人心者,所共忧也。

潘对凫居士,有见于此,于上年请许止净居士,辑佛学救劫编。以三皈,五戒,十善,为改过迁善,返迷归悟,净身,口,意三业,修戒,定,慧三学,以期去原无之妄业,复本有之真心。又复令其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永离五浊恶世,常享四德法乐。而复以普贤菩萨广大愿王为依归,庶可承弥陀之慈力,与自己之愿轮,于十方界,随类现身,种种方便,度脱众生,普令含识,同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此救劫之极功也。语云,救人必须救得彻。如是之救,可谓彻之极矣。然而于未知佛法真理人前,最初不得不以浅近之因果事迹,启其信心。切勿以其浅近,即不欲观而置之,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妙道,当自得之矣。普愿同人,各共勉旃。(续.卷下)

下页:劝戒杀放生文序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