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印光大师开示专集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释劫运之由
类别:告注重因果 来源:印祖嘉言录 ( 字号:   )

●娑婆之苦,说不能尽。纵时属升平,仍然日在苦恼中。以众生久习相安,遂不知耳。近来中国屡经兵燹,已是苦不堪言。而外洋各国三年大战,人死近千万,为开辟第一兵劫。而战势尚盛,不知何所底极。静言思之,诚堪畏惧。而彼方力求其所以剿灭他国之道。其众生往昔恶业所招之恶报,亦何至于此极哉!今闻此说,当愤发大心,以速求往生。然后回入娑婆,普度一切。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招恶果,故断恶因。恶因断,而恶果无从而生。众生竞作恶因,至受恶果。受恶果时,不知自忏往业,又复更造恶法以为对治。则怨怨相报,经劫不息,可不哀哉?可不畏哉?知是而不求生西方者,非夫也!【书一】三七

●世当劫浊,互相戕贼。不有护身符子,断难永无祸害。所谓护身符子,亦只至诚礼念阿弥陀佛而已。而观音大士,悲愿洪深。寻声救苦,随感即应。宜于朝暮礼念佛外,加以礼念大士。则冥冥之中,必蒙加被。自可转祸为福,遇难成祥,而不自知也。【书二】二二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使人人各秉诚心,各尽孝弟,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难怜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自然雨顺风调,民康物阜。决不至常降水旱瘟蝗、风吹地震等灾。而时和年丰,人乐其业。加以慈和仁让,相习成风。纵有一二愚顽,亦当化为良善。如矜梁上之君子,一方永绝窃贼。赒匿室之偷儿,此后遂成善士。古人仁慈为政,真诚爱民,尚能感化异类。如虎不入境、鱼徙他方等瑞征,载诸史册,不一而足。果能各以慈善相感,断不至常有土匪刀兵、蹂躏劫掠等祸。【论】二十

●须知佛法,以因果报应,为下学上达,原始要终之道。今之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彼此相戕,以杀为乐。只图自己快意,不顾国家存亡、民生痛苦者,皆由不知因果报应之所酿成也。予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当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欲令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虽佛祖圣贤齐出,亦末如之何也已矣。【序】四六

●世道陵夷,人心浇漓者,由于儒者不知道在躬行,一向逐末。举凡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义,置之不论。唯以记诵词章,拟为进取应世之资。是殆以圣人参赞化育之道,作为博取名利之艺。其诬蔑圣人、悖逆天地也至矣!由是读书之人,心不知书义,而身不行书道。其作文也,则发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直使一丝不漏。而考其居心行事,则绝无此等气分。直同优人演剧,苦乐悲欢,做得逼真,实则毫与自己不相干涉也。此弊一肇,渐至变本加厉。于是有天姿者,习为狂妄,耻循尧舜周孔之迹,而欲驾而上之。竟至废弃圣经,崇尚欧化,一倡百和,靡然风从。遂致一班恶劣小人,欲遂自己肆行无忌之念,汲汲然提倡推勫有碍于己之纲常伦理,急欲实行大害群众之残贼主张,俾人民无法相安。致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譬如夜行废烛,海行废舟,欲不陨越沉溺,其可得乎?【序】五五

●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天灾人祸,频频降作。忧世之士,以为此等业果,皆由杀起。倘能知物不可杀,则断无杀人之理。由是各怀慈善,互相扶持。自可移风易俗,感召天和矣。【疏】三

●须知放生原为戒杀,戒杀必从吃素始。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此挽回天灾人祸、正本清源之要务也。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疏】三

●甚矣!近世天灾人祸之频数,而人民死亡之多且惨也。岂天道之不仁哉?实吾人历劫以及现生之恶业所感召耳。断无有无因而得果者,亦断无有作善业而得恶果者。但以凡夫知见,不能了知宿世因缘,似乎亦有不当得而得者。若能旷观多劫多生,则凡所受之善恶果报,一一皆如响之应声,影之随形,了无差爽也。【杂著】六

●今之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为训,决难收效。以吾人一念心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悟净缘,则证三乘,及佛法界。随迷染缘,则成人天,及四恶趣法界。虽十法界之升沉苦乐,天地悬殊。而本有心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倘谛了此义,虽使丧身失命,决不肯舍悟净缘,取迷染缘。以致永劫轮回,莫之能出也。是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法,乃标本同治、凡圣共由之大道。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当今之世,若舍此法,虽尧、舜、禹、汤、文、武、周、孔齐出,亦末如之何也已矣!【杂著】二八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众生愚痴,常住其中。纵受极苦,不求出离。虽有本具佛性,由其迷背,反作起惑造业之本。以致经尘点劫,莫由解脱,可不哀哉!况今世道人心,陷溺已极,杀劫之惨,振古未闻。加以新学潮流,拨无因果。圣贤道义,斥为迂腐。任己臆见,而为提倡。盲引盲众,相牵入火。致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蚩蚩烝民,诚堪怜悯。于是有心世道者,奋发大志,欲为救援。以为此等业果,皆由唯知自私自利,不知三世因果、善恶报应。以为人死神识即灭,有何灵魂,随罪福因缘,受生于人天,及三途恶道耳。既善恶同一磨灭,何不任意所为,以期身心快乐乎?由是逆天悖理,损人利己,以及杀害生命,取悦口腹之事,炽然竞作,无所顾忌。使知三世因果,当即恐其受报,而不敢稍萌此念,况实行其事乎哉!是知我佛所说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之事理,乃无明长夜之慧日也。而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欲挽劫运,舍此末由。【杂著】三一

下页:示戒杀之要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