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欲海回狂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来源:安士全书 类别:形灭神存类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答:身有败坏,性无败坏。譬如五谷,根茎虽枯,其子落地,向春复生。修福生人天,造业归恶道,亦犹是也。贾谊曰:“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出《汉书》)魏伯起曰:“三世神识不灭。”(出《魏书》)张子厚曰:“知死之不亡,可与言性。”(出《横渠语录》)生死之名,从肉躯所得,非从心性所得。若谓死后神亡,则伯鲧为熊(事详《史记正义》),如意为犬(出《汉书》),郑人相惊以伯有,彭生报怨于齐襄(俱出《左传》),种种事迹,皆在汉明帝之前。则佛法未传东夏,而轮回之理,已大著于天下矣。断灭之论,可欺愚人,难罔智士。

【白话译文】

问:“行善得福,行淫招祸,不过是活着时受报而已。若人既死,则身体和神识随之消灭。纵有罪业,从何处受报?”○答:“身体有败坏,心性无败坏。譬如五谷,根茎虽枯萎,其种子落地,来年春天当发新芽。修福生人天,造业堕恶道,也是如此。贾谊说:‘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偶然为人。’魏伯起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神识不灭。’张子厚说:‘知死亡并不是终结,才可谈论心性。’生死之名,是对肉身生灭而言,不是指心性。若说身躯一死,神识即随之消亡,那么禹父鲧被流放羽山,死后神识化为黄熊。吕后用鸠酒毒杀赵王如意,如意死后变犬作祟,吕后因此患病而终。郑国大夫伯有被杀,死后变成厉鬼前来寻仇,让郑国人惊恐不安。齐襄公派彭生谋杀鲁桓公,齐襄公为推脱罪责,又将彭生处死,彭生化作一只大豕前来报怨。以上种种事迹,都发生在汉明帝之前。那时佛法还未流传中国,而因果轮回之理,已是家喻户晓,人所皆知了。神识断灭之论,可欺愚痴之人,难欺明智之士。”

按:以五谷种子比喻业报相续,未免差强人意。关于业报的载体,佛教历史上,大小乘间有过系列的专业的辩论,涉及很多宗派。五谷种子发芽成长,再生种子,循环过程以“物质”载体并未间断,人类能直观感知。但人类轮回却大不相同,人死形灭,物质全无,缺乏业力相续的载体,这才是论辩的焦点。虽然大乘唯识宗最后以八识学说取胜,但对于世人而言,还是抽象难懂,也不能直观证实。所以直到如今,不信因果轮回持断灭见的人比比皆是。因果教育,并非只言片语就能说服众生,如何更好的证明因果轮回的存在,古今中外一直在继续。对于现代人来说,信与不信,也有各自宿世因缘。

下页:为何孔子不多言轮回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