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安士全书·西归直指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有愿必遂
来源:启信杂说 作者:周安士

宋吕文正公蒙正,字圣功,太宗时,举进士第一,封许国公。每晨兴礼佛时,必祝云:‘不信佛者,勿生吾家,愿吾子孙,世食天禄,护持三宝。’后从子(*侄子)夷简,封申国公。每遇元日,拜家庙后,即叩礼广慧禅师。申公之子公著,亦封申国公,于天衣禅师亦如之。左丞好问,于圆照禅师亦如之,左丞之子用中,于佛照禅师亦如之。世世贵显奉佛,果符公愿。夫文正所期,不过世愿,犹能成就。何况发菩提心,愿生安养,而不遂其所求乎?

为僧者不可不修净土

宋青草堂禅师,素有戒行,年九十余。曾氏常供养之,屡施衣物,僧感其德,许以托生其家。后曾氏妇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曾鲁公也。以前世曾修福慧,故少年登高科,后作贤宰相。又如明末浙江僧大成,为寺中收盏饭供众,道经饭店史家,其家奉佛,僧来化斋者必留。大成收饭回寺,史见其日饭少,辄以其饭凑满。史家素无子,后其妻忽有孕。分娩时,亲见大成走入卧房,急追问之,不得。而分娩者,竟产一男。是日大成僧不见来取饭,造寺问之,乃知即于是日谢世,于是即以大成名之。其子幼年,聪慧孝友,茹胎斋,终身不破戒,以顺治乙未,大魁天下。自世俗观之,此两公者,皆富贵而享大名,若修行人观之,两僧之自误者多矣。向使两师知有西方法门,以其所修者回向净土,纵或不能上品,犹或可以中品,何至仅以状元宰相竟其局哉?

【白话译文】

宋朝吕文正公蒙正,字圣功。宋太宗时,科举考中进士第一名,封为许国公。每天清晨起来拜佛时,必定祝愿说:“不信佛的,不要生到我家来。愿我后代子孙,世世为国尽忠,护持三宝。”后来,他的侄子夷简,封为申国公,每遇正月初一日,拜完家庙后,即叩见礼拜广慧禅师。申公的儿子公著,也封为申国公,对天衣禅师也如此。其子孙左丞相好问,对圆照禅师也如此。左丞的儿子用中,对佛照禅师也如此。其子孙世世代代尊贵显赫,信奉佛法,果然符合吕文正公之愿。文正公所期望的,不过是世间愿,都能成就。何况发菩提心,愿生极乐,怎能不遂其所愿呢?

宋朝草堂寺青禅师,一生戒行精严,年过九十。有曾氏人家一直供养他,时常布施衣服物品。青禅师心感其恩,许诺死后将托生其家。后来曾家妇人生孩子,派人到草堂寺看青禅师,已经坐着圆寂了。所生之子,即曾鲁公。因为前世曾经修福、修慧,所以少年时即登高科,后来做了贤明的宰相。又如明末浙江僧人大成,为寺中化斋饭供养大众,常常路过史家饭店。史家信奉佛法,若遇僧人来化斋时必定留其用斋。大成师化了斋饭回寺与众僧共食,史家若见大成师所化的斋饭不足,总是以自家的饭为其添满。史家一直无子,后来其妻忽然怀孕,分娩时,亲眼见大成师走入卧房,急忙追问他,忽然不见了。而分娩者,生一男孩。此日没见大成师来取饭,派人到寺里问之,才知即于当日圆寂。于是为孩子取名大成。大成幼年时,就聪明敏慧、孝顺友爱,出胎即茹素,终身不破戒。顺治乙未年,考中状元。从世俗人来看,此两位皆得富贵而享受大功名。若修行人观之,两位僧人之自我耽误太大了。若二师早知有净土法门,以其所修功德回向往生西方,纵然不得上品,至少也在中品。何至于仅以状元、宰相而酬其报呢?

下页:高僧亦宜修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