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人与自然 < 文学故事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治病保健的矿石
来源:自然与人类的故事 作者: ( 字号:   )

姜石

它的别名很多, 有姜结石、僵结石、薑石、芜砺石、礓砾、芜砺等.它是生长在黄土层中的钙质结核, 故地质学上称之为黄土结核.这是由于干燥气候区, 地下水带着钙质沿土层中的孔隙上升到地下水面附近, 钙质就沉淀下来; 另一方面, 由于雨水的溶淋作用, 黄土中的钙质也就随水渗透, 到地下水面附近沉淀, 也就是说, 上下随水分带来的钙质都在地下水面附近凝固而成为结核.再由于地壳的节奏性上升运动, 于是成层的结核就埋藏在黄土层中, 形若葁结, 故称姜石.这些姜石在形成过程中, 除其主要成分是钙质以外, 其他的微量元素也当然加入, 所以, 这些有益的元素就起到保健的功效, 具有药用价值了。

有关姜石的药用价值, 唐代初期就已注意到了.例如苏恭在其《新修本草》中曾记载: "薑石所在有之, 生土石间, 状如薑.有五种, 以色白而烂不碜者良.齐城、历城东者好.其性碱、寒、无毒, 可以主治热豌豆疱、丁毒等肿."

我国的姜石资源相当丰富, 分布亦甚广泛, 凡黄土高原各河谷的土层陡壁间都有埋藏。

辰砂

因其色深赤, 故又称朱砂、丹砂.据宋代苏颂《国经本草》中云: "丹砂生符陵 (今四川! 彭水) 山谷, 今生辰州、宣州、阶州.而辰州者最佳, 谓之辰砂."故辰砂之名, 源于古辰州, 辰州即今湖南沉陵。

《神农本草经》上记载: 朱砂能治"身体五脏百病, 养精神, 安魂魄、益气明目."再如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详细地记载了它的药用价值, 辰砂有"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同时, 也告诫人们"朱砂镇养心神, 但宜生服, 若炼服少有不作疾者."

辰砂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 加热以后, 二氧化硫气体跑掉, 汞则还原成水银, 古代炼丹, 也就是烧出水银, 吃后中毒, 严重者致死了。

辰砂在野外所见者, 常作层状分布, 主要赋存在碳酸盐 (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地层中, 并有多层性特点.我国的辰砂资源尚富, 仅次于西班牙与意大利, 位居世界第三.其中以贵州产量最高, 占全国80%以上.其化学成分是硫化砷, 有毒.一般呈粒状或土块状, 桔红色.晶体细小, 表面发出金刚光泽, 硬度仅1.5~2.性脆.如受光线作用过于久长以后, 会变成淡桔红色的粉末.医药古书上认为具有燥湿、解毒、杀菌、止痒的功效.故多用于外科, 诸如治疗疥癣、恶疮、蛇咬伤等病症.也用于祛痰、治咽喉肿痛、呼吸急促等内科疾病.由于其具有消毒功能, 所以中国人在过端午节时, 作兴饮雄黄酒, 将雄黄酒渣涂在小孩的额上、脸上的习惯, 据说可以消除疾病, 特别是夏日来临之际, 蚊虫之类不来叮咬, 预防疮节之类。

雄黄是一种火山热液矿床, 有时与辰砂共生, 偶然也可在煤层中见到.工业上开采雄黄矿, 主要是提取砷。

硫黄

其化学成分比较简单, 就是硫.如果矿床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一般带有不同色调的黄色, 晶面具金刚光泽, 多为块状或粉末状.硫黄的成因有火山喷发及生物化学作用两种.前者是硫质喷气孔经过不完全的氧化或与二氧化硫反应的结果.生物化学作用是在封闭的泻湖中, 由细菌还原硫酸盐而成, 常与石灰岩、石膏组成互层, 规模较大, 产量可观, 具有工业价值.医药书上称硫黄味酸、性温、有毒, 具有补火壮阳、祛寒除冷、疏肠导下、杀虫止痒之功效.云南腾冲古火山群的热泉边, 有自然硫出产。

硼砂

药物学称为月石.其化学成分比较复杂, 是Na2〖B4O5(OH)4〗·8H2O, 属硼酸盐类矿物.呈白色或微带緑色、蓝色.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土块状, 玻璃光泽, 但土状者则较为暗淡, 性极脆, 易溶于水, 微带甜味, 烧时膨胀, 易熔成玻璃状物.具抗磁性.硼砂的成因是由于硼砂湖干涸以后沉积而成, 所以, 一旦发现, 其储量比较丰富.例如西藏拉萨附近的盐湖, 是世界上著名的硼砂产地之一.硼砂的药用价值, 据医书记载: 具有清凉解毒、消积块、除痰热之功效.如用于内服, 可治噎隔反胃、咳嗽、痰稠、尿路炎症等.外用可治咽喉肿痛、口疮牙疳、目生翳障、皮肤创伤、溃疡、癣疹等症。

滑石

药物又名液石, 属硅酸盐类矿物.外观常呈致密块状、叶片状、放射星状、纤维状集合体, 无色透明或白色, 若含杂质, 则呈现浅緑、淡黄、淡棕甚至浅红诸色.导电及导热性均极差, 能耐火, 不溶水酸, 灼热后仍不溶解.它的成因是由于岩浆入侵到硅质白云岩时, 在接触带上变质为蛇纹石时的蚀变产物。

医药书籍上称: 味甘、性寒, 具有消暑解热、渗湿、利尿之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小便短赤等症; 外用可治溃疡、痱子、湿疹等.因滑石中含有硅酸镁, 具有吸附力强及收敛作用, 故内服能止泻, 保护肠壁。

石膏

凡成分较纯, 颜色较白者, 质量较好, 称为雪花石膏。

石膏的成因与沉积有关, 在海盆或湖盆中, 含盐度较大, 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海 (湖) 水中的矿物质浓度到达一定饱和状态时, 硫酸钙便析出沉淀, 故石膏矿床, 呈层状分布, 并常与石灰岩、泥灰岩、红色页岩等互层出现.一旦发现, 储量便相当可观。

开采石膏矿主要为工业用途, 如制硫酸、水泥及多种建筑材料都要用到石膏.改良土壤也用到少量石膏。

医药书籍上称: 石膏味辛甘、性寒, 具解热镇痛、清肺、消炎、退火、止渴、除烦之功效.主治各种热性病, 高热烦渴, 肺热咳嗽、烦躁口渴、胃火亢盛、牙龈肿痛等症。

如将石膏加热到150℃, 使之脱水以后, 研成粉末, 则可治敛疮、溃疡、湿疹、烧伤等症, 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有疗效。

生石膏内服, 可使血钙浓度增高而抑制兴奋。

芒硝

它是钠的含水硫酸盐, 无色透明或白色, 玻璃光泽, 性极脆, 比重很低.在干燥空气中会失水, 成为白色粉末的无水芒硝.当气温升高到32℃时, 在潮湿空气中, 会自行溶解于自身的结晶水中。

它的成因与石膏类似, 亦产于盐湖中, 当气温低于33℃时, 即从饱和溶液中自行结晶析出.医药文献上记述芒硝: 味咸苦辛, 性寒, 具有润燥、泻热、通便之功效.主治腹胀, 大便秘结, 胸闷短气、烦躁不安、痰阻气滞、臂痛肢麻等症.外用药则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口舌糜烂、乳痈初起、痔疮等症。

"富贵土"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个很奇怪的和尚, 一天, 肩挑两筐"富贵土"来到江苏宜兴丁 (鼎) 蜀镇街头叫卖: "卖富贵土! 卖富贵土! 谁买了我这担富贵土, 谁就会发大财! "村民根据和尚的指点, 将信将疑的爬进一个山洞, 挖出"富贵土", 在洞外细细地察看, 首先感到这泥土的颜色不同寻常, 除灰黑色、淡灰色的以外, 还有紫红、橙黄、浅緑诸色, 简直五彩纷呈, 非同凡响.其次, 将泥块的新鲜面放在阳光下翻动, 显现出一束束油脂般的光芒, 还有几分耀眼呢! 第三, 当他们看得兴奋起来, 用手去抚摸, 还有一种滑腻的感觉。

经过一番商议后, 人们就用这些"彩色泥"制作成茶壶、茶杯之类, 然后放到炉中煅烧, 取出以后, 他们又惊呆了, 一件件发出紫光的陶制茶具, 非比寻常, 十分可爱。

丁蜀镇从此以后, 也就靠制陶工业兴盛起来, 闻名遐迩。

从宜兴地区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龙窑遗址估计, 早在距今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晚期, 先民们已经制出陶器了.到商周时期, 能制出相当精美的几何图纹的硬陶和原始青瓷, 工艺技术已显示出相当进步.到秦汉时期, 釉陶普遍烧制.魏晋时, 青瓷也已出现.唐代, 龙窑青瓷已颇负盛名.到宋代, 宜兴紫砂陶已经名闻全国。

宜兴紫砂陶闻名于国外, 約始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 (公元1154 年) , 阿拉伯地理学家爱垂西在一部地理著作中写道: "中国面积很大, 人口很多……艺术作品以绘画和陶瓷器为最精美."而且还特别提到"蜀山建筑美丽, ……所造陶瓷器, 质地极佳."

明代, 日本人来我国学会了紫砂壶的制作.稍后, 紫砂壶和中国茶同时传入欧洲, 荷兰、英国、法国都把宜兴紫砂壶作为蓝本, 模仿制造, 成为欧洲第一批陶器茶具。

宜兴紫砂陶器, 特别是茶壶, 除了它的艺术价值以外, 也具有非凡的实用价值.因里表不施釉,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所以泡茶不变色, 贮茶不走味, 盛夏不易馊, 色香味皆蕴.使用年代越久, 器身经过不断摩挲, 越显得光润古雅, 泡出来的茶也越醇郁芳馨.耐热性能好, 寒冬注入沸水不会炸裂.又可文火炖煨, 砂质传热缓慢, 提握抚拿不烫手.所以赢得"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语。

现在, 宜兴陶器的开发, 又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 除了历史悠久的紫砂、青瓷、均陶和美彩陶外, 1963 年又试制成功精陶, 此五者被誉为陶都的"五朵金花"。

宜兴陶瓷器之所以出名, 除了精湛的烧制技艺以外, 其"富贵土"原料当然不可忽視了.以紫砂为例, 按当地陶工的说法, 紫砂陶分为: 紫砂泥、朱砂泥、团山泥三种.烧制时温度稍有变化, 便会呈现出各种颜色: 如紫铜、海棠红、栗壳色、朱砂黄、葵花黄、墨緑、铁青、棕黑等等, 绚丽多彩, 不可名状。

从地质学角度去追寻紫砂土, 即富贵土的出处, 倒是有规律可循.即产于当地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一段地层中的一种粘土.它是几亿年前的滨海平原上的产物, 主要矿物有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 其次是单热石、拜来石, 还有一些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緑泥石等.在沉积形成过程中, 还有Fe、Mn、Al 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赤铁矿、褐铁矿、软锰矿、水钻石) ; 碳酸盐 (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 ; 硫酸盐 (石膏、硬石膏、重晶石、天青石) ; 硅质矿物 (蛋白石、玉髓) ; 硫化物 (黄铁矿、白铁矿) 以及磷灰石、石盐、海緑石等.这些矿物的含量虽然很少, 但对粘土的性质, 如粘性、颜色、质地的影响很大.另外, 还有一定份量的粉砂.紫砂土为什么适宜于烧制陶器的原因也就在于此了。

下页:中国的金刚石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