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开始浮现于文学史的表层, 是因为战国末期楚国屈原的出现.屈原是楚王室的同族, 也是一名重臣.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失败, 被逐出都城, 流放于洞庭湖的周围, 最后自投汩罗江而死.他采用楚地的方言和歌谣, 创造出一种文学形式, 后世称之为“楚辞体”.其中最著名的是《离骚》。
屈原回顾了自己以前的人生道路, 感叹尽管自己在热爱国家和忠诚于君主方面毫无愧疚可言, 却被君主所抛弃.而后, 由于在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正确地理解自己, 只有向天界的神们吐诉, 开始了幻想性的天界周游.由于《离骚》是距《诗经》的下限约300 年后的作品, 结构、表现都远为复杂化了。
屈原的作品, 除《离骚》外, 还有《九歌》《天问》《九章》三种.另外, 旧说认为现存的《远游》《卜居》《渔父》三篇也是屈原的作品.只是关于后三篇, 认为是后世伪作的人也很多.《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流传的祭祀歌改作而成的, 是关于当时以巫为中心的民间信仰的有力资料.《天问》全部是关于神话和历史的疑问式的咏唱, 因而成为考察古代神话的线索。
屈原的作品, 脱离了诗是社会的反映、是民众情绪的代言的理论, 率直地吐诉个人的忧愤, 而由此造成了韵文历史上的新转机.其文学表现, 亦相应于辞的复杂形式而复杂化, 变得华丽, 而对于屈原的后继者宋玉他们来说, 从屈原那里接受的东西, 较之忧愤, 似乎更多的是对华丽表现的爱好.传世的视为宋玉作品的《风赋》《高殿赋》《神女赋》等, 虽继承了辞的形式, 但在表现方面的技巧上费力尤多.及至汉代, 这一特点就成为盛极一时的辞赋文学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