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认识佛教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七、佛法的修学次第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镒栖法师 ( 字号:   )

(一)信解行证

前面是佛法修学的依据, 以及行门纲领的介绍, 现在再谈谈佛法教学的善巧。“善巧”:是指方法非常的好、非常的巧妙, 如果我们不知道, 就很难学到佛法真实的大利。佛法修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就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所讲的:“信、解、行、证。”

第一、“信”, 能信就是缘成熟了。我们常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缘?就是他能信。能信, 表示缘成熟了;不能相信, 就是缘没成熟。所以佛度众生, 一定是度能够相信的这些人。佛家跟其他宗教不相同, 其他宗教信了就可以得救, 佛法“信”是表示可以入门。“信”了之后一定要“解”(理解)。佛法所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因此, “解”就是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的理解之后, 才修行。所以“行”是建立在“解”的基础上。在理论没弄清楚、方法也不懂的时候, 怎么能“行”呢?这种“行”就是“盲修瞎练”, 不是真正的“行”;真正的“行”, 是有理论的基础、正确的方法。“行”最后的目的是要达到“证”, “证”才是真正得受用。什么叫做“证”呢?简单的说, 就是把自己所信、所解、所行的, 在日常生活当中, 统统用得著、统统融合了, 这就是“证”。譬如我们讲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 就是我们所想的、所行的, 我们所行、所想的就是经, 经跟生活融化成一致了, 这是“证”, 这个叫真如, 佛法可贵的地方是在此地。

所以一定要知道修行的次第——“信、解、行、证”。“信”, 第一、要相信自己。这是佛家讲“信”跟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信神是宗教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佛法最重要的是“信自己”, 不是信外面。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本来成佛、信自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信自己真性被染污, 只要我们把染污去掉恢复自性, 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如果常常觉得:唉呀!我罪业深重;烦恼、恐怕自己不能成就。这种人就注定不能成就了。为什么不能成就呢?他不相信自己能成就, 佛菩萨再大的神通、智慧、道力帮助他, 也不行。佛菩萨是帮助能站得起来的人, 他自己站不起来, 佛菩萨对他无可奈何。所以说第一个是信自。

第二、信他。“他”是指佛法。佛在经典跟我们讲这么多道理、方法, 我们相信依照这个理论, 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 自己决定能成就。所以先信“自”, 后信“他”。蕅益大师又把他扩充为相信“理”(道理), 相信“事”。“事”从那里来?“事”从“理”上来。“理”是清净心、是真如本性(真心), 所有一切万象都是从“理”显现出来的。这些现象怎么会显现出来呢?这里有因有果, 而且因果是连续的、循环的。前面一个因结了果, 果又是因, 因又结果, 如此循环、重叠无尽的。这些事实我们都要能够明了、能够相信。从这里建立信心, 然后求“解”——求一切通达明了——, 这样子自己修行才没有疑惑, 才会有快乐, 才没有障碍。

学佛最重要的是亲近一位老师, 接受老师的教导, 依照老师讲的方法来修学, 这是古今不变的正途。在中国古代, 佛门教学, 首先是五年学戒。这个“戒”不是三藏里面的律藏, 而是遵守老师的教诫, 就是要遵守老师的规矩。这个学生将来是成功、是失败, 老师要负完全的责任, 这就是师道。现在, 实在说已经看不到了!为什么呢?老师不负责任, 学生也不认真学习, 师道真的没落了, 这是时代的悲剧!学生对老师没有尊敬心, 老师对学生也没有真正的照顾, 也没有真正成就他的愿望和关怀。五年学戒, 是中国人所讲的“师承”。学的是什么戒呢?简单的说就是培养戒、定、慧三学的基础。这是老师的责任, 老师没有别的东西教给你。像禅宗拜师一样, 这五年中老师叫学生干什么?分配一个工作, 叫他老老实实去做——这个简单的修行方法, 绝对不能改, 天天照做。所以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 感觉在道场做了五年工, 什么都没学到。其实他学到的东西太多了, 他自己不知道。学到什么东西呢?烦恼少了!叫他这个不准看, 那个不准听, 限制很多, 如果统统都能遵守, 这五年下来, 便是福慧双修。“福”是什么?天天都在寺院里面做工, 就是修布施!因为出家了, 身上没有钱布施, 天天做工, 用劳力修布施波罗蜜、修供养。每天这个不能听、那个不能看, 六根都给堵起来, 收摄起来, 心得定、心得清净, 这是“慧”。所以老师是在教你修福、修戒、修定、修慧, 他教得一点痕迹都没有。

这种教法, 在教下也是一样的。就以法华宗而言, 一旦到天台宗道场去修行, 拜师之后, 老师也是将常住工作分一样给你, 或是叫你扫地、或是叫你挑水、或是叫你去厨房打杂, 然后叫你背经。天台宗是以法华经为主, 老师便把法华经给学生去念, 念五年, 念到会背。工作的时候, 经就放下;没有工作的时候赶快读经, 其他什么都不管, 专门打杂。这样做五年, 是真正的修学, 绝对不是说把初来的人, 当做佣人看待啊!不晓得这是真正定、慧等学, 是奠定修学的基础。五年下来, 学生福慧都有了, 再让他参加讲堂听经, 听个一年、二年, 他开悟了, 明心见性了。

我们今天看高僧传, 便可看到古人这种教学法, 能让学生在寺内没多久, 就证果、开悟了。而现在人, 在一个道场, 住上三、五十年, 或住一辈子都不开悟。就是去读经, 把三藏十二部统统都念了, 还是不开悟;顶多只是得到一些佛学常识——看得多、记得多——, 对于断烦恼、开智慧, 是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亲近老师, 老师指出一条路给你走, 在刚刚走的时候, 一定感觉枯燥无味, 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之后, 那种欢喜是不可思议的, 那是真正得到了东西的喜悦!

今天我们修学, 犯了严重的错误, 一开头就想“广学多闻”。而古德是从“断烦恼”学起, 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统统断了, 就是定、慧完成了, 然后再“法门无量誓愿学”, 这是一条正路, 不能越级。现在人修学所犯的过失, 就是不先断烦恼, 就开始广学, 还希望学得愈多愈好。清凉大师说这种修学的方法叫“有解无行”, 只在解的层面下工夫, 对自己真正的工夫疏忽了;不去断烦恼, 不去修清净心, 其结果是增长邪见。他所知道的都是邪知邪见, 不是正知正见。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啊!

下页:(二)戒定慧齐修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