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认识佛教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二)戒定慧齐修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镒栖法师

那么学佛从那里学起呢?就是从念一部经下手。要不要懂意思呢?不要懂!因为烦恼未断、福慧不具足, 所理解的都是邪知邪见, 都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要老念这一部经?诸位要晓得, 念经跟禅宗参究修禅定没有两样;跟密宗三密加持没有两样, 只是方法手段不同而已。念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诸位要晓得, 戒律就是“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我们读经的时候, 心里面不会乱想, 当然“诸恶”就“不作”了。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 没有比这个更善的, 因此, 读经就是“众善奉行”。所以说念经的时候, 戒律圆满了, 不要一条一条修了。念经的时候要专心, 专心就是修定。念的时候, 从头到尾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 这就是慧——修慧。所以念经是“戒、定、慧”三学齐修。如果我边念边研究, 那就把佛经当作世间书, 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 这个不叫修行。所以读经是修行的基础、是修行的根本, 大家千万不要轻视。修行入门, 如果是选用经典, 就从这里下手。如果一天念一个钟头, 你就修一个钟头;念两个钟头是修两个钟头, 当然修的时间是愈长愈好。

我在台湾以及达拉斯的道场, 有不少同修, 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他们大概已经念了二千遍以上, 因此, 经文很熟, 念一遍大概只要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一天念十遍, 差不多有五、六个小时在修戒、定、慧。每天有这么长的时间修行, 修上几年, 心自然就定了。心定以后, 再去看经, 眼睛都放光了。为什么呢?一看, 意思就全部明了、全部懂得。佛经——是佛从清净心流露出来的, 我们自己的心清净, 自然跟佛相应, 那怎么会看不懂呢!今天我们看不懂佛经, 就是佛心是清净的, 我心是散乱的;散乱心跟清净心不相应, 不能起共鸣, 所以佛讲的我们听不懂, 道理就在此。所以真正要能懂得亲近一位善知识、一位好老师, 就要相信他不会骗你, 他教给你的方法, 一定不会错的。

老老实实选一部经:修净土的选无量寿经;修天台的选法华经;修华严的就选华严经。你修那一宗、那一派, 就修他本宗主修的经典, 一门深入。先把本宗的经典老老实实的念五年;换一句话说, 在五年当中一定要把烦恼舍掉, 恢复清净心, 这是学佛的起步。实在讲五年修得清净心, 在从前是可以, 现在不行了。因为从前的人, 心地染污少、染污的程度也轻, 五年清洗就差不多可以洗干净了。现在的人染污太严重了, 况且从前的人十几岁才受到染污, 才会有是非、人我, 才有贪、嗔、疑、慢。现在的小孩两三岁就有贪、嗔、疑、慢, 他从那里学来的?从电视上学来。家里天天在看电视, 他不得不受污染, 天真活泼的童年没有了, 所以现在人真的不幸福啊!像我, 生长在农村, 到十三、四岁才懂事;所以我的童年时间很长。童年不懂事, 是真快乐!世间什么苦乐我们都不知道, 整天就晓得玩耍。懂事, 就不快乐了!为什么呢?会看人颜色, 这难为了, 所以说这个时代的人比不上前人, 人不能做了, 太苦了。修学到自己心地清净了、智慧开了, 就可以参学, 就什么都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接触, 因为自己已经有定, 不会被外在环境所转。自己有了主宰, 见得愈多、听得愈多, 愈能增长智慧、增长定力。定、慧是怎样增长的?不为境界所动, 这是增长定力;样样清楚明了是增长智慧, 所以那个时候参学, 定、慧更能往上提升。这是古人教学的方法——先修戒、定、慧, 先修根本智, 然后再参学, 成就圆满的后得智, 就是无所不知。佛在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 无所不知。”所以要先修“无知”, 五年学戒, 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然后再接触社会的时候, 什么都知道——“无所不知”。真正修行是用这样的次第、方法, 来达到目的的。

古大德, 不仅仅是遵守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这些规矩, 更以儒家的基础, 作为修学的基本, 这是因为中国佛教把小乘舍弃了, 以儒家来代替小乘, 特别是以孔老夫子的德行, 作为我们入佛门的根基, 就是论语上讲的夫子五德——温厚、善良、恭慎、节俭、忍让, 即“温、良、恭、俭、让”。在这上面再建设的, 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 而达到真正究竟圆满。这样的架构, 在整个大乘佛法, 无论那一宗、那一个法门, 宗门、教下, 显教、密教, 都不能离开这个基础, 违背这个原则。换一句话说, 按这个架构, 次第修学, 无论修学那一宗、那一派, 没有不成就的。由此, 我们可以说:从五德、六和上打基础, 是中国大乘佛法的特色。

除此之外, 佛法在教学上还有一个非常进步的作法, 一直到近代才被人想到——进修教育。佛当年在世, 他的声闻弟子——在身边还没有毕业, 还不能独立, 要跟佛在一起, 不能离开佛的弟子。已经有成就的是菩萨;菩萨要帮助佛教化一方——代佛弘法——到各地方建道场、讲经说法、推广佛教。但是每一年有一定的时间, 又回到佛的面前来, 这就好像暑假一样, 学生放假了, 老师没放假, 老师还要进修——回到佛陀面前, 接受再教育, 这三个月叫“结夏安居”。结夏安居就是把在四方从事教化的学生, 统统召集回来, 听佛讲经说法, 使他们自己定慧、德学更增长。而且还在一起研究讨论教学上的各种情境和难题, 以及解决的方法, 作为彼此参考、改进。这种教育方法, 在我们中国历代是很少见的;这种暑期进修教育, 是非常值得称赞的。结夏安居, 在台湾还有少数地方有这个形式, 但是已经没有这种精神了。与这个类似的像寺院, 或是居士团体, 举办夏令营、冬令营、佛学讲座、打佛七、打禅七, 也类似进修教育, 是值得普遍提倡的。说到断烦恼、修戒、定、慧、了生死, 在我们这个世间, 确实是非常少见, 说出来, 也不可能被人接受。但是进修教学法是非常殊胜、非常有效果的。现在的人观念不一样, 总是一开始学, 便要学得愈多愈好;殊不知, 其结果一个是有限, 一个是无限, 相差实在太大了。几千年来用这种方法, 不知道多少人成就了。反观现在新的教学法, 充其量只能帮助一个人得几个佛学博士学位, 得一点名闻利养, 实在讲, 要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 恐怕很难很难, 这是我们应当要深深反省的。

下页:八、佛法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