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佛学基础知识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三皈五戒 一、皈依的意义及三皈依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广超法师 ( 字号:   )

一、皈依的意义:

皈依既是皈向、依靠之意。根据佛法说, 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 在生死苦海中浮沉, 无依无靠, 甚为可怜;这好比从中国飘洋过海来南洋讨生活的人儿, 他们离乡背景, 举目无亲, 无依无靠地在一个人地生疏的新环境里生活, 真是可怜;又比如为了避开战火的蹂躏, 从越南逃来新加坡的难民, 他们无依无靠, 连一个亲人也没有, 只依靠他国与社会热心人士的救济, 过着寄人篱下地凄惨生活。这与我们在生死轮回的业海中飘浮, 无依无靠的情景时一样的。以世间法来说, 我们可以依靠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等等;但依佛法来讲, 以生死的观点来看, 这是没有用的, 因为你我都还在生死轮回之中, 怎么能做别人的依怙呢?比如, 两个不会游泳的人同时跌进海中, 谁能够搭救、扶持谁呢?我们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浮沉, 依佛法来说, 唯有佛、法、僧三宝才能做我们众生的依怙, 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

三皈依:

㈠、皈依佛:我们皈依佛, 向他学习与修学, 以他为模范、为导师, 这就是所谓的依靠了。此外, 我们凡夫谁也靠不住, 因为你今生做人, 下一生可能做畜生, 今生做畜生, 来世可能做人, 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 今生是好人, 来世可能坠落, 这样的人我们怎样依靠呢?所以唯有脱离六道轮回, 大觉大悟的圣者--佛陀, 才能做为我们的依怙。

佛陀觉悟世间的真相, 他的三业清净, 没有过失, 这就是他的清净处。另一方面, 你我都有烦恼, 谁都依靠不得, 但是佛陀是个断除烦恼的圣者, 所以我们要皈依他。佛陀有大慈大悲的精神, 他誓愿度一切众生, 他会以各种善巧方便来接引依靠他的学佛者, 所以我们要依靠佛陀。依靠佛陀并不是依赖佛陀, 不能象小孩子依赖母亲那样, 我们皈依佛是以他为导师, 亲近佛。我们要有生生世世见到佛的愿心, 希望能够遇到佛陀。不只是凡夫要依靠佛陀, 甚至于阿罗汉也要依靠佛陀;佛弟子中有很多阿罗汉, 他们生生世世追随佛陀, 因为阿罗汉证悟后深深的体验到解脱的自在, 他们清楚的知道, 唯有佛陀才是他们真正的皈依处。

我们皈依佛后, 应以佛陀为导师, 向他学习, 如见恩人般, 生起恭敬之心而礼拜他。佛陀在生死轮回, 还没觉悟的时候, 所做之一切都是为了众生;佛陀无量劫努力不懈, 修种种的难行、苦行都是为了度化众生;佛陀修行圆满, 证得涅盘, 不辞劳苦的为众生阐释佛法, 把世间的真相告诉我们, 使我们也能解脱生死, 故佛陀对我们的恩重如山, 情深似海;如此伟大的圣者, 我们应该报答他的恩典。所以我们应该感恩知情, 恭敬的心礼拜佛陀。礼拜佛陀并不是向他祈求什么, 而是向佛陀表示崇高的敬意。

㈡、皈依法:凡是能够消除烦恼, 调伏咱们的心的道理, 就是法。法的意思就是诡则, 既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状态, 有一定的性质, 都称为法。能够使我们解脱生死的道理, 称为佛法。皈依法, 就是皈依佛陀所觉悟、所演说的种种善巧的教法。在这些教法当中, 有很多种类, 例如:世间法、出世间法等, 而皈依法的真正皈依处, 是皈依涅盘清净的法, 既是我们要皈向解脱者内心清凉、清净、不生不灭、无为之快乐的法。

㈢、皈依僧:僧就是和合众的意思。奉行佛陀教法的佛陀出家弟子, 这些实践佛法的出家弟子都称为僧, 他们是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等。然而这里的皈依僧, 真正的是指皈依圣贤僧, 就是佛陀在世时, 僧团中有很多证果的圣人, 他们依据佛法修行, 结果解脱证果,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榜样。

看到圣贤僧, 我们应该生起信心, 努力修行, 断除烦恼, 于圣者一样解脱生死, 证得涅盘。这些僧代表佛陀教法的实行, 我们应该尊重皈向。佛、法、僧和称为三宝。

㈣、三宝的种类:

①、 化相三宝:

1、 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 在印度有一位释迦牟尼佛--佛宝, 降生人间;

2、当时跟随佛陀的有无数出家的凡圣弟子--僧宝;

3、佛陀当时向弟子们演说开示的种种教理, 如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法宝。这是佛陀住世应化之际的相状, 称为化相三宝。

②、 住持三宝:

1、我们现在所看到用玉琢、石刻、金铸、泥塑、木雕、纸绘等的佛像--佛宝;

2、 我们所看到的佛陀弟子一脉相传的出家众弟子--僧宝;

3、凡是佛弟子所结集的三藏经典, 或古今大德的佛教著述--法宝, 称为住持三宝。有这些住持三宝, 才能延续佛法的慧命, 保持佛教的精神, 传布佛教的教义。而我们有因缘遇到, 这是人间最难得的事。因为在六道轮回中很难遇到佛、法、僧, 故称之为三宝。因为我们见到佛、法、僧, 会生起解脱、清净之心, 有这些的心念, 才能朝向解脱;如果在某一世遇不到三宝, 我们就很难有因缘解脱, 所以佛、法、僧是难能可贵的, 合称为三宝。

二千多年前化相三宝中的佛陀, 已离我们远去, 无缘见到。如今看到的是住持三宝中的玉琢、石刻、金铸、纸绘, 乃至木雕的佛像, 这些只不过是假象而已。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佛像, 会兴起佛的心想, 使我们深深的怀念起佛陀、恋慕佛陀。虽然我们无缘接触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 但是还有这殊胜的因缘见到佛像, 能够继续在我们的心里种下善根, 依这个化相三宝, 提升我们的内心, 对于三宝更进一步的皈向。

③、自性三宝:我们到寺庙去礼拜佛陀, 能生起清凉与清净的心, 希求涅盘的心油然而生, 这能使我们朝向解脱之道, 此既是三宝可贵之处。这些清净的心是我们本来具有的, 这就是所谓的自性三宝。我们自心本来具有与佛一样的觉性, 因为迷失, 所以感受不到;我们自心中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涅盘相, 我们也不知不觉;我们的自心本来具足一切, 没有所谓的和合分开, 大家一律平等, 这些我们都不晓得, 因为三宝的因缘使得我们认识到自心, 那是非常可贵的, 所以我们看到佛、法、僧, 要生起如获至宝之想。

皈依三宝并不是举行三皈仪式后, 盲无目标的礼拜三宝, 而我们每天礼佛拜佛, 是要在我们的业因缘里面种下一点儿善根;时时怀念三宝的功德, 时时提醒自己要修行解脱。我们凡夫整天在烦烦恼恼中, 不知道要怎样解脱。如果我们每天都有皈向三宝的心, 就会鞭策自己, 努力修行, 断除烦恼朝向解脱。

我们皈依后, 内心要至诚的皈向佛法僧, 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在无边无际的佛法大海中, 努力修学, 精进不懈。

皈依者的行持:

1、亲近善知识:我们皈依之后, 应该亲近善知识。

2、听闻正法:我们亲近善知识, 听闻正法, 生起正见。

3、依教奉行:我们不止要听闻正法, 而且要信受奉行, 以僧为榜样, 在生活中实践佛陀的教法。如果我们每天这样的皈向, 满满地就有机会解脱。我们皈依三宝, 应该天天做如是的观想:佛陀是那么的伟大、慈悲, 是人间最伟大的导师,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佛法的道理是那么清凉, 能使我们放下无数的烦恼, 逐渐的走向解脱;僧--放下世缘, 出家修行, 守道清白, 梵行高远, 和合无诤, 慈悲一切, 是佛法的实践者, 修行证果, 使我们升起无限的信心, 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4、护持与供养:在佛、法、僧三宝中, 僧宝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法师们本着“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皆离苦”的伟大情怀, 依据佛制清苦办道, 弘法利生, 使佛法继续流传, 这是难能可贵的, 是值得我们护持与供养的。

下页:二、戒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