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 沙弥之在佛陀的教团中出现, 是在佛陀成道后第五年, 由于他的儿子, 少年罗侯罗的出家而来, 所以是出现在比丘之后。现在为了由沙弥的戒律, 到比丘戒的由简入繁, 便于叙述起见, 所以先介绍沙弥的生活轨范。
沙弥的生活轨范, 共有十条守则, 名为沙弥十戒, 是从五戒的基础上, 加了五条与世间俗欲隔离的规定, 而成为养成出家人格的训练。因为, 要使凡夫众生, 从滔滔的人欲洪流之中抽出身来, 便不得不先以自我的意志远离物欲, 最后才能达到无欲的境地。
仅守在家的五戒, 虽也能够到达无欲的边缘, 然对于夫妇关系的淫欲未断, 终究尚差一步。当然, 如果能以在家身分而守出家的戒律, 也能达到离欲无欲的目的。
现在, 将十戒的名目, 条列如下:
(1)不杀害有情:此与素食思想虽有关连, 但却并不等于规定素食, 而是规定不得杀生。
(2)不偷盗他人财物:乃至一针一线。
(3)断绝男女的淫事:此与五戒所不同者, 乃是由不邪淫而进为不淫。
(4)不妄语:此与五戒的相同。
(5)不饮酒:亦与五戒的相同。
(6)不非时食:过了日中之后, 不得进食, 这是印度当时, 各沙门团的共同原则, 也是出家人的共通生活方式的一种。
(7)不用花鬘等的一切装饰, 也不得以香水、香油等物擦脸涂身:这是为了避免虚荣心, 以及男女之间的相互诱惑而制。
(8)不得自作歌舞、音乐、伎艺等的世俗游戏, 亦不得存心去观赏世俗的歌舞、音乐和伎艺等的演唱:此乃为了不使已经出家的身心, 再为世俗的娱乐所迷, 引发贪恋俗情的心理。
(9)不坐卧华美轻软而高贵的床座:为免引起高傲心和舒适感, 而忘了生死的苦恼, 所以应当卧坐坚硬低下的床座。
(10)不为自己保持金钱:出家的人, 应该常处于物质生活的贫穷之中, 不储蓄金钱, 也不手持金钱等的财宝, 目的是为灭除对于身外之物的贪求之心, 若有一念贪求存在, 他便无法进入解脱之门。不过, 为了教团大众的生活, 以及寺院经营的维持, 保持金钱, 不为过失。
这是出家沙弥的戒律, 也是进入解脱之门的守则。但是, 在家的信徒, 也有学习出家戒律和体验出家生活的机会, 即是逢到每月的斋日即是布萨日(upavasatha), 依现代而言, 也可称作佛教的假日或节日吧!在家的信徒, 可在那天的一日一夜中, 守持沙弥十戒中的前八条, 称为八关斋戒。
至于沙弥尼戒, 和沙弥戒相同。所不同的是沙弥依止比丘而住, 为比丘当侍者, 并且学习比丘的威仪;沙弥尼依止比丘尼而住, 为比丘尼当侍者, 并且学习比丘尼的威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