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佛教入门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佛陀的还乡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圣严法师 ( 字号:   )

释尊成道之后第五年, 应其父王之召, 由王舍城回到了他的祖国迦毗罗卫。

佛陀将要回国之先, 这个令人惊喜的消息, 很快地传遍出来, 父王、姨母、妃子, 以及佛的儿子罗※罗等, 都在等待著释尊返回王宫。可是, 此时的释尊, 已是佛陀, 已是僧团中的一个成员, 所以没有回到王宫, 而是和大群的比丘们, 一同住在近城的森林里。净饭王便和他的侍从们, 来到林中那特地为佛陀建筑的尼拘律(Nigrodharama)园精舍, 见了佛陀, 同时也见到了佛陀座下的许多比丘, 披著极为褴褛的袈裟, 剃光了须发, 所以颇感不忍, 到了第二天朝晨, 佛陀依照惯例, 外出托钵乞食, 向街上的人家, 沿门托化。此事又被传到了净饭王的耳中, 于是急忙地来找佛陀, 他说:“我的孩子啊, 你为何要像乞丐那样, 向人乞化呢?你实在辱没我了!”佛陀的回答是:“大王啊!这是我的祖先的遗规呀!”仅是这样的解释, 净饭王是不会理解的, 因此佛陀又说:“我们出身的王族和士族, 如今当然尚未沦落到要做乞丐的地步。”佛陀接著作了一个微笑, 又说:“您和您的王族, 的确应以荣誉为首。可是, 我的祖先, 是过去的诸佛, 与我的所作是相同的。”因为此时的释尊, 已不是释迦族的太子, 乃是一位以救济全体众生为职志的人天导师, 不宜再受王族观念的限制, 当以教团的规律为依准了。至于托钵的生活方式, 乃是印度当时所有各种沙门团的共同形态。因为出家舍家, 身无长物, 亦无定居之处, 仅以遮身及御寒之用的披衣, 以及用来托化食物的钵盂随身。目的是摆下了一切的名利物欲, 专心于道业的修持。

再说, 就在那天, 释尊为了会见以前的妃子耶输陀罗, 由两位弟子的陪伴之下, 到了王宫。耶输陀罗见到披著乞丐衣(袈裟)的释尊, 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扑倒在释尊之前, 抱住释尊的双膝, 呜呜地哭泣。此时的释尊, 扶起了耶输陀罗, 给予安慰, 用亲切的语言, 向她宣说了佛陀的教法。那一番话, 在她心中, 深深地留下了佛陀的慈悲, 因此, 当他离开佛陀以后, 她便替小王子罗侯罗, 穿起了华丽的服装, 来见释尊。这位少年, 受了母亲的指导, 见到佛陀, 便问:“父王啊!我于何时能成为国王, 承袭释迦族的王位呢?请您给我继承吧!”佛陀听了此语, 便牵了罗侯罗的手, 离开王城, 把这少年带到了他和他的弟子们所住的尼拘律园, 并且向他说:“你希望继承的东西, 那不是永恒的, 而且是引发苦恼的东西;这样的继承, 我早已不能给你了。但是, 我在菩提树下所得的诸宝, 可以成为你的东西, 那是能让你永远继承的。”因此, 便把这位少年王子, 交给了舍利弗, 成了僧团中最早的沙弥(S'ramaneraka)。

这次释尊回国, 在俗情的观点上说, 固是省亲性质, 但在佛陀的立场而言, 乃是用佛法度了释迦族的人。他的父王于闻法之后, 即得“法眼净”的初果见道, 也就是说, 虽未立证阿罗汉果, 解脱生死苦患, 但已解脱在望, 涅盘可期了。宫人也多受了戒法, 并且还度了摩诃婆□波提所生的异母弟难陀(Nanda)等人出家。

因此, 在这一共七天的归省期中, 感化的显著成果, 是使佛教的僧团, 增加了许多位由释迦王族来出家的弟子们, 其中有名的就是阿那律(Aniruddha)、阿难陀(Ananda)、金毗罗(Kumbhira), 以及后来与佛陀争取领导权的提婆达多(Devadatta)等人的追随出家, 为王子们理发的贱民优婆离(Upali), 亦于此时赶来出家。

后世传称的佛陀座下的十大弟子, 除了解空第一的须菩提(Subhuti), 似乎出家较晚之外, 其他九位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头陀( 苦行) 第一的大迦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 说法第一的富楼那(Purnamaitrayaniputra 满慈子)、论义第一的迦旃延、持律第一的优婆离、密行第一的罗侯罗, 均已出现了。

下页:佛陀的行止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