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乡愿为何被儒家称为德之贼者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在误解中庸之道的人的心目中,所谓行中庸之道的人,都是些做事不彻底,遇事模棱两可,庸碌无能,俗而不堪的人物。他们以为这种人物正是儒家的理想人物,其实这以为是大错的。这种人物不但不是儒家的理想人物,而且是儒家所最痛恨的人物。这种人正是儒家所谓乡愿。

孔子曰: “过我门而不人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愿乎?乡愿,德之贼也。”什么是乡愿呢?孟子说: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古之所谓乡愿,即今之所谓好人或老好人。一个庸碌无能的人,既不敢为大恶,亦不能行大善。不敢为大恶,所以“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不能行大善,所以“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遇事人云亦云,模棱两可,所以“众皆悦之”。惟其众皆悦之,所以大家皆称之曰好人,或老好人。这种人正是儒家所称为德之贼者。

为什么是德之贼呢?因为这种人的行为,与所谓中庸之道,有点相似,很能“鱼目混珠”,以伪乱真。所以孔子曰: “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愿,恐其乱德也。”我们以上所说误解中庸之道的人,以为做事不彻底,模棱两可,俗而不堪的人,即是行中庸之道的人,或以为人若行中庸之道,其结果必成为做事不彻底,模棱两可,俗而不堪的人。这正是“乡愿乱德”的一个好例。(冯友兰)

下页:自我定位的“素位”意识(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