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里,论述君子修中庸之道的次序等问题,说明君子应该怎样得其位,应该居什么样的位置,做什么样之事。“素”即得其份安其位,意味着居于什么样的位置,就在这个位置上去行事,而不做分外的好高骛远之事。
“素富贵”,在富贵的位置上就要行乎富贵。如果富贵了却还想得到更大的富贵,于是就更加贪婪,把他人囊中之物据为己有,这就叫不行富贵之位。相反,有些富人觉得自己富了而他人还穷,于是心有不安,于是拿出部分钱财去赞助教育、资助宗教、扶助贫困,这就叫行乎富贵,做了有钱人可以做到的善事。
“素贫贱”,一个人贫穷时,如果天天做黄粱美梦,想发大财发洋财,就没有“行乎贫贱”。人应该安贫乐道,如果怀有太多的野心就会徒增痛苦,而且会嫉妒甚至是埋怨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不是调整自己更加努力使社会制度更为公正,而是一心怨恨社会和他人,从而造成了更多的社会内伤,受到更多的来自他者的伤害。
“素夷狄”,夷狄指的是边疆边地,不在华夏或中原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列。“行乎夷狄”,不是去埋怨条件差或地理位置不好,而是踏踏实实地从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去做事情,而不能邯郸学步把其他地方的制度照搬过来,那样反而收不到好的效果。
“素患难,行乎患难”,处在患难之中就应知道患难是一种多么重要的提升自我品质的契机。因为正是患难可以使人超越自己,在患难中如果只想着有人来解救帮助自己,幻想着不经过努力就获得平安畅达,这是与人生修为背道而驰的。在患难中要重温“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安于患难中的坚守道义的意志和相信未来的自信,通过自我实力提升走出困境并重新崛起,造就君子的精神生命魅力。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这是君子素其位而行的实践方法。“在上位不陵下”,处在上位的上级不要去欺凌下级,因为人在人道主义的光谱上是平等的,在人道主义的天平上是同质的。在上位不应该借势压人、仗势欺人,在下位也不攀援巴结讨好上级,虽处下位对上级也应行坦荡的君子之风。“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从严从正要求自己,从来不去乞求别人施舍给自己任何好处,这样也就没有怨言了。“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居易”就是居在平易安定之处,“居易以俟命”,就是说不要去铤而走险,而是等待机会。相反,“小人行险以侥幸”,小人总是铤而走险,而且怀着侥幸的冒险心理。
“子曰: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这里拿射箭来比喻君子为道,一箭射去但脱靶,没射到靶心“鹄”,是去怪靶子不好呢,还是应该怪自己射得不好呢?当然应该“反求诸其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君子之道自我内修的重要价值要求。
《中庸》第十四章强调君子要素位而行,安于所守,这一观点同《大学》中“知其所止”的观点相一致。《中庸》其实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取得都基于对现状恰如其分地适应和处置。一个不能适应现状,在现实面前手足无措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