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中庸讲录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中庸讲录
目录-南怀瑾
《中庸》之道侧重于内心得多了,还更严重!同佛家、道家讲修养做功夫的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宋明理学家后来一边是抄袭了道家,一边抄袭了佛家;但是重点都是脱蛹在《中庸》上来的。我们现在先看从宋代以后,到现在八九百年、千多年,千百年来,我们思想的范围,都笼罩在《四书》里头;在《四书》里头还算好,很抱歉!都笼罩在朱子思想的《四书》里头。这是个学术上一个大问题,即功即过,很难讲!我们现在看理学家的孔孟之道——《中庸》,这是朱子捧他的老师:“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南先生在讲述《中庸》时,先“依文解义”,即先消化文句表层的意义,然后再做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中庸》涵盖了许多重要概念,如天人之际,鬼神之说,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达道”,智、仁、勇“三达德”,“温故”、“知新”、“敦厚”、“崇礼”四重品德等,再由这些概念进行阐发,触类旁通,广征博引,列举中外历史故事,结合自身的阅历和感受,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南怀瑾先生融会贯通儒释道,在讲述时,将《中庸》等儒家学说与佛、道进行对照,如以佛家唯识法相学中所谓的“率尔心”解释“率性之谓道”的“率性”,以禅宗六祖慧能所说“下下人有上上智”解释孔子所谓“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用比较哲学、比较宗教学的方法,以佛学大小乘“闻、思、修”的修行理念,“信、解、行、证”的修行次第,“教、理、行、果”综合的教法,来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等。…
·
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 有疑
·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
则终身用之 不能尽矣
·
儒家讲道 多体用不分
·
天命之谓性 何谓天 何谓性
·
率性之谓道 何谓率 何谓道 见道修道行道
·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
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
·
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中国文化里头的情与性 评宋明理学
·
基本修养功夫 从行为道德入手
·
仲尼曰 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
·
子曰 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
贤者过之 不肖者不及也
·
子曰 道其不行矣夫
·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
隐恶而扬善 执其两端 用其中于民
·
人皆曰予知 择乎中庸 而不能期月守也
·
回之为人也 择乎中庸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
·
爵禄可辞也 白刃可蹈也 中庸不可能也
·
宽柔以教 不报无道 南方之强也 君子居之
·
君子和而不流 中立而不倚 强哉矫
·
国有道 不变塞焉 国无道 至死不变
·
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 地域性差异
·
中庸主道德修养 子路何以问强
·
素隐行怪 后世有述焉 吾弗为之矣
·
依乎中庸 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唯圣者能之
·
君子之道费而隐 中庸道体形而上
·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 虽圣人亦有所不知
·
圣人若知 即是凡夫 凡夫若知 即是圣人
·
君子语大 天下莫能载 语小 天下莫能破
·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
君子之道 造端乎夫妇 及其至也 察乎天地
·
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 不可以为道
·
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 犹以为远
·
故君子以人治人 改而止
·
忠恕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
·
君子之道四 丘未能一焉 所求乎子 以事父
·
庸德之行 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 不敢不勉
·
君子素其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
·
在上位不陵下 在下位不援上 不怨天不尤人
·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小人行险以侥幸
·
射有似乎君子 失诸正鹄 反求诸其身
·
君子之道 辟如行远必自迩 辟如登高必自卑
·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 和乐且耽
·
宜尔室家 乐尔妻帑 子曰 父母其顺矣乎
·
子曰 鬼神之为德 其盛矣乎
·
视之而弗见 听之而弗闻 体物而不可遗
第
1
2
3
页
南师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