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载: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 ‘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这段记载是非常重要的。大意是: 孔子到卫国去,他的弟子冉有为他赶车。孔子说: “人口真多呀!”冉有问: “人口已经很多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 “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 “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 “对他们进行教化。”后人对这段话归纳为“富而后教”,是孔子儒学的重要思想。富以后,如果不进行教育,那就会坠落、腐败。
富是美好的,掌握财富的富人却未必都是美好的。什么样的富人不美好呢?一是只富自己、不富别人、不富人民的统治者。例如齐景公自己很富,“有马千驷”,但他不给人民办事,没有做出什么好事。所以当他死时,“民无德而称焉”(《论语·季氏篇》),人民找不出他值得歌颂的道德。二是不义而富的人。孔子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富贵,对于孔子来说,就象浮云那样,虚无飘渺,不增加什么乐趣。
富,是双刃剑,需要有文化、道德相配合。有文化、道德的人称为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固穷”,虽然穷困,却也不胡来,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情操。因此,“君子忧道不忧贫”(同上)。平时想的做好事情,不要斤斤计较,“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只为财利而行动,就会招来很多怨恨。有的人为了实现富裕,就做不仁的事,孟子说“为富不仁”,司马迁称为“奸富”。
关于教育的问题,孟子有很多精辟论述,如说: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教育是仁政的基础。政治与教育相比,“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孟子·离娄上》)礼与学,都是教育的内容,如果没有教育,贼民就很猖獗,亡国指日可待。因此,人的生活好了以后,如果不进行教育,就会变得与禽兽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