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修身法语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孔子: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类别:儒学中修 作者:

摘自:《中庸》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声色”,泛指欲乐、物质、感官、形式上的东西。“化民”,即教化和转变人心。“末也”,即无法起到根本作用,最低级的方法。例如,国家忽视心性教育,对民众诱之以名利,以满足民众吃喝玩乐、声色货利等物欲需求的方式来改变人心,此即属“声色之于以化民”。在宗教,讲法者不是直指心性,而是以此生种种福报,或来世往生到黄金铺地、七宝为塔、思衣衣来、思食食至的极乐世界为诱饵,使信众向善,此亦属“声色之于以化民”。)

《诗》曰“德輶如毛”,

(“輶”,音:由;轻的意思。“德輶如毛”,德轻如鸿毛。老君曰:“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道为德本,德由道生,执德者反而失道)

毛犹有伦,

(有毛就是还有行迹。行迹,即后天形式上的存在。古文对“伦”字解释颇多,本人认为“伦”在此表示后天,即辩证、相对、分别、有形有相、形式上的存在。即使是鸿毛一样细小的东西,只要落于行迹,即属后天,而一切后天的事物都是辩证和相对的,其有利就有弊,好中隐藏者坏,坏中隐藏着好,善会转化为恶,利会转化为弊,就如同生会转化为死,白天会转化为黑夜一样)。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上天之载”,即道、觉性、理天、无极、上帝、真主、心,名称不同,但指的都是一个,就是产生万有万相,主宰天地万物,自身却无相无相、无声无臭的道。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释迦牟尼佛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由此可见,三教圣人所言皆是一理)

至矣!

(意思是说,使人人觉悟大道、回归纯真至善的本性,才是教化民众,使民众去除我执和私欲,实现社会和谐和世界永久和平的根本方法。正所谓人人克己,天下归心道矣!)

注:上为东方阳熹的注释

●按语:东方阳熹很多文章多以儒释道三教教义来简释,有些的确很有见地,但是也有对佛家某些教义理解得很浅很片面。佛曰: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六尘不恶,尤同本觉;于一切万物,而随意自在……。若非说诱饵,道家求长生不老肉身飞升修仙得道又何尝不是诱饵?不过,东方阳熹在注解“声色”方面,的确比世面上普通注解要深刻得多。

●附文:

○李毅多相关注解:“声”指声音;“色”指外在的形象、表情、眼神等等。用“声色”去教导百姓是最末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社会大众的教育,什么样的方式最有效呢?“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老师、领导的,用行动展示出来的规范,会对下代产生很深的影响;反之,如果用严厉的颜色,甚至暴力去生硬地管教孩子是最末端的教育方法。

下页: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