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庸》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由此可知,在一个正常、有道的社会环境,一个人未得其位、未得其禄、未得其名、未得其寿,还是因为自己的德性不够)。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笃”,即笃重。意思是说,真正的人才一定会得到上天的重用)。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自我努力向上成长的,上天就栽培成就他;自我倾覆败坏的,上天就让其灭亡)。
○大德者必得其寿
唐代名医孙思邈亦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会分泌一种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念,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活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从科学的角度证明善良的人更加健康长寿,也验证了《中庸》里说的“大德者必得其寿”。
常言道“年龄大一岁,开明增一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留一份淡泊和真实给自己,过得超脱、潇洒些,正是一种顺应自然、宠辱不惊、得失不计的境界,并且会产生一种由衷的快乐,获得心灵的慰藉。如果让生命承载过多的心理重负,甚至盛满牢骚,把太多的功利和过去不愉快的事儿全憋到肚子里,久久不能释怀,反倒没病也会生出病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体会到“心情不佳,食而无味”,不良情绪是使人生病的一大“元凶”。有的人由于算计太多,心里终日有解不开的结,致使刚过三四十岁看起来却好像已经苍老。而那些整天乐呵呵的人,即使年岁渐长,看起来却依然很年轻。两者的原因就在于心态,而心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