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修身法语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孟子:兴废存亡的根本原因
类别:儒学中修 作者: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三代:指夏、商、周。夏、商、周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是因为施行了仁政,其失去天下也是因为不行仁政)。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国家之所以会兴废存亡,都是同样的道理,即是否施行仁政)。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四海,指的是国家利益和领土);诸侯不仁,不保社稷(社稷,泛指民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正常秩序);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宗庙,泛指领地、庄园、房产、祖先的安葬地、祭祀的场所等);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四体,指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杀生、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皆属不仁;不仁就会遭受果报,无法保证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存)。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如今的人害怕死亡却喜欢做不仁不义的事情,这就如同害怕喝醉却又不节制的强行喝酒一样)。”

通过圣人孟子所说的道理可以得知,无论是一身、一家、一国,要想兴盛,就必须行仁义之事,否则必会走向衰败和灭亡。

○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孟子》的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开门见山地提出:“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仁义,是贯穿于《孟子》的核心理念。

仁义表现于为人之道。孟子说,士的追求,“仁义而已矣”。他提出,仁是人的“安宅”,即精神家园;义是人生的正路。他又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明确指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个人的物质生命不是最高的价值,精神生命高于物质生命。为人之道就在于“居仁由义”,以仁为立身的根本,以义为行事的准绳。只有做到坚持“居仁由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称之为大丈夫。所有这一切,集中表现于其“养浩然之气”的思想。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时所表现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孟子对于为人思想的集中的哲学概括。“居仁由义”是为人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对坚持“居仁由义”的独立人格的要求,也是“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舍生取义,“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是人生价值观的说明。“浩然之气”是所有这些作为的集中表现。

下页:人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