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仁道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孟子非常重视民众的教化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孟子一生献身于社会教化,是继孔子后重教化的典范。所谓教化,就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得到变化、提高。儒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道德内容,它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美德涵盖其中,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诚、俭等,都是其重要内容。孟子希望通过教化使这些社会伦理美德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使广大社会民众知悉、理解、掌握并实行。世人一代代相传,这些伦理道德内容中的精华就成了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食粮,使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的文明得到了弘扬、光大。同时他也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人只有在犹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孟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为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义”,为了“正义”可以舍去生命,即“舍生取义”。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他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心理、美学、民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陶冶情操、崇尚人格、尊老爱幼、安定家庭、协调社会、治国安邦、顺应自然、天人和谐等多种功能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现代生活中,孟子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追求社会和谐是孟子思想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关于天下有道、近悦远来、天下归仁的主张,极力追求一个政治清明、天下统一、君仁臣义、君民同乐、崇尚圣贤、道德高尚、风尚淳朴、百姓亲睦的美好理想社会。我们知道,社会的稳定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社会只有稳定的环境中,才能求得前进和发展。孟子提倡的和谐相处、执中有权的原则及方法,揭示了对立面之间的统一性,对我们不断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处于和谐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它又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一定的心理基础。孟子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这样,孟子把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看作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表现出一定的系统观念。这种和谐思想强调自身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后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一种心理积淀。

下页:去食存信 仁甚于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