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仁道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颜回:问仁,问为邦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 “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论语》中,描述了很多充满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颜回便是其中一位。可以说,在所有弟子中,颜回是最得夫子喜爱的弟子了。但这并不是说夫子偏心,而是说明颜回最能得夫子真心。

有意思的是,整部《论语》中,颜回并没有说几句话,而夫子对颜回的评价却很多。无论是颜回自己说的话,还是夫子对颜回的评价,句句堪称经典,非常耐人寻味。夫子对颜回的评价所展现的,不但是颜回的境界,更是夫子自己内心世界的追求。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论语》中颜回只说了两句话,问了两个问题,然后就是一个与夫子相处的生活场景,其余有关颜回的描述,大都是夫子提出来的。文章开始引用的一句话,便是颜回所问的两个问题之一。这两个问题,一个是问仁,另外一个是问为邦。前面一个问题,很多弟子也都问,夫子的回答,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也都是千差万别。后面一个问题,印象中,还没有哪位弟子问过。

问题所反映的,是人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颜回问这两个问题,说明他心里想的,就是这两个问题。从之后的发展来看,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儒家思想学说的两个支柱。如果简单地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那么于情于理都很难说通。

颜回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是有目共睹的。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这是深的部分。只有深的部分深进去了,广的部分才有可能。仁,是深;礼,是广。仁,是体;礼,是用。仁,就像大地;仁,就像高山。而这礼,就是大地上承载的万物;这礼,就是高山上孕育的苍生。地不够大,山不够高,承载不了这些。

所以面对颜回的问题,夫子的回答,格局是异常的开阔。三言两语,就把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取其长,避其短,为今日治邦安国所用这一意趣描述的淋漓尽致。夫子当然不担心颜回消化不了,因为夫子知道,颜回生命的深度已经足够深。

至于为什么要“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这个就牵涉到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了。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实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韶)和《舞》,舍弃郑国的乐曲,远离谄媚的人。郑国的乐曲很淫秽,谄媚的人很危险。”(了一)

下页:孔子师郯子 仁孝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