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位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那么现代人该如何理解孔子的学说思想?今天下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教授在扬主讲了题为《孔子--华人的心灵归宿》的讲演,受到市民的欢迎。
千百年来,对于孔子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也有人说,咑椡孔家店,近代中国的落后根源就是孔子。那么,孔子究竟是传统文化中备受推崇的至圣先师?还是近代以来饱经批判的“孔老二”?对此颜炳罡认为,孔子学说对于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在于“仁学”思想,发现仁爱,并将之融入到礼乐文化系统之中,仁爱是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点,孔子点亮了仁爱之心,教会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准则。
“孔子的最大贡献在于把道统和正统分开,皇帝朝代可以变化,而师表不因朝代而变化。”颜炳罡说,文化是人民的灵魂、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硬实力的GDP增长,还需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价值信仰、道德修养和人文操守。他认为,为天下之大位,行天下之大道,践行人间正义,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实现中国文化的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圆中国梦。
颜炳罡是孔子学生复圣公颜回的第七十九代孙,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大众儒学、民间儒学的倡导者。他在山东大学义务开设“四书原典”公益讲堂16年,不设学分、公益开放,来者不问、往者不究,每周一次、从不间断,被山大师生尊誉为“颜四书”。其著作有:《生活的智慧--孔子哲学散论》、《四书通解》、《当代新儒学引论》、《生命的底色》、《心归何处--儒家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大学释义》、《论语讲义》等十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颜炳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