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心律失常防治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中医历代医家对惊悸怔忡的论述
来源: 作者: 时间: ( 字号:   )

中医对惊悸怔忡之病证论述颇多,最早《黄帝内经》中就一书,有关惊悸、怔忡临床证候及脉象的论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而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手,宗气泄也。”《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这些都是说病者自觉心悸怔忡的征象。又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参伍不调者病。”《灵枢·根结》记载“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藏无气。”“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这些均为诊脉时见脉搏过慢、过快、不齐等记载、与惊悸、怔忡的脉象变化是吻合的。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列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并说“动则为惊,弱则为悸”。认为前者因惊而脉动,后者因虚而心悸。并指出“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论》进一步指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炙甘草汤沿用至今仍是治疗心悸的重要方剂之一。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指出:“阳气外击,阴气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掣心悸,定心丸主之。”也提出了因虚致悸的认识。

宋·严用和《济生方》对惊悸怔忡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认为惊悸为“心虚胆怯之所致也”。“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陟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惊悸不已,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之,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治以“宁其心以壮胆气,选用温胆汤、远志丸”。认为怔忡因心血不足所致,也有因感受外邪五饮停聚而致者、“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又有冒风寒暑湿,闭塞诸经,令人怔忡。五饮停蓄,堙寒中脘,亦令人怔忡”。

金·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中,记述了怔忡的临床表现“心胸躁动,谓之怔忡”。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卷中·悸》指出:“悸者,心松。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松松,不能自安者是矣。”

元·朱丹溪认为惊悸与怔忡均由血虚所致,还认为与痰有关。《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曰:“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

明·虞抟《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叙述:“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景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劳损所致。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中说:“心跳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对瘀血致心悸作了补充。唐容川《血证论·怔忡》亦说:“凡思虑过度及失血家去血过多者,乃有此虚证,否则多挟痰瘀,宜细辨之”。

综上所述,历代医家文献所载,惊悸怔忡多因体质素虚,情志内伤,以及外邪侵袭所致,病位在心,病理变化不外虚、实。虚为气、血、阴、阳亏虚,致心气不足或心失所养;实则多为痰饮内停或血脉瘀阻,以致心脉不畅,心神失养。虚实两者常互相夹杂,虚证之中常兼痰浊、水饮或血瘀为患;实证之中,则多有脏腑虚衰的表现。在治疗上多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化痰涤饮、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常配伍养心安神药物。



  忠告:本站专题丛书可能并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中医历代医家对心痹的论述 (健康书籍选)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