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庄子諵譁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有物先天地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 字号:   )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这个道就很麻烦了!大家要找名师传道,找不到的。庄子在这里传道了。这个道,“有情有信”,“情”不是感情之意,“有情”就是现在讲的有境界的,“有信”,有征候的。做功夫,你明白了一步,一步的象征会出来。但是“无为无形”,你越是做功夫离道越远,心境越清静越空灵,越接近“无为”,虽然“无为”,而又是“无形”的。那你说“无为无形”是空的,看不见的,可你心神真能养到空了,那空就有一步一步的境界,一步一步的征候。这个做功夫,庄子在《人间世》的“心齐”里已经讲过了,孔子也曾经讲过,不过孔子只讲原则,孔子讲道就很困难了,他是做笃实的功夫。

孔子讲:“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们小时候读古书,很调皮,孔子小时候腿不太方便,三十岁才站得起来,大概在学校的时候少运动,就这乱扯一通。孔子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从十五岁求学,经过十五年学习,才建立了信念;再加十年做人做功夫,四十才不怀疑,不然都在动摇之中;再做十年功夫,五十岁才有消息;“六十而耳顺。”那个耳朵不顺?什么叫“耳顺”呢?应是“六十而耳,顺”,就是是非善恶合一了;再过十年,才得了道。

孟子讲“四十而不动心”,同孔子的“四十而不惑”差不多。但孟子传道,讲“浩然之气”,怎么“浩”法呢?他又不讲了。孟子讲的修养在《尽心章》里有:“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几步功夫都讲完了,就是庄子讲的“有情有信”,“可欲之谓善”,譬如在座许多信佛信教的,喜欢跑庙子找老师,你就是善人,“可欲”就是想求,你要就是善,但你还没有见道。你用功上路,渐渐就会达到“有诸己之谓信。”那是说,火候到了,必然会有它的境界呈现,可以征信无疑。但是还不行,还要身心充实。孟子这一段话,一路下来,讲的都是修持功夫的层次经验。其实几家道理都一样,说法不同而已。

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我们找明师传道没有用,道是“可传而不可受”的,这就很妙了,既然“可传”,何以“不可受”呢?我们不要被庄子文字欺骗了,这当然可传,代代相承是有的,只要有一个得道的观念,那已经错了,这既是“不可受”的理由。你如果有老师传我道了的这个观念,就已经违反了“无为无形”的观念了。怎么又叫“可得而不可见”呢?因为道是“无为无形”的,当然不可见。所以我们看见某人有道,古人形容得非常好,“俨然有道之士”,好象有道的样子,但道不在形象上。这个“俨然”,等于佛家的“如”“如来”,“如来”翻译得非常高明,好象来了却又没有来,来而不去,去又不去,就是这个道理。“俨然”在中国文学上,用得之高明,有时一看,觉得古人实在聪明,现在人没有那么聪明。这个道为何“可传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呢?

自本自根, 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道在哪里呢?不在老师那里,也不在菩萨那里,道在你自己那里,“自本自根”,自己本来有的。所谓名师传道,不过是把他的经验告诉你而已,你拿着他的经验比着去做,找出得道的道是什么,不是他给你一个什么东西,道不是钞票,钞票给你也会用光的,这不会掉的,是“自本自根”的。这个道在没有天地万有之前,就永远存在了,这才是“存在主义”。“神鬼”,鬼靠什么来迷人呢?就是靠着一点道的灵光,这个“神”是动词不是名词,鬼得了这点道的灵光就更神了,不然就是一个笨鬼。“神帝”,得了这个“神”才可以做上帝,不然就是“下帝”了,那就不行了。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里就是老子观念的发挥,老子讲,道“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是上古的名称,我们读了《庄子》,再看孔子著《易经·系辞》就知道,“太极”这个名词也非孔子所创,也非庄子所创,是上古老祖宗所传下来的。“太极”这个名词代表宇宙初生那一点那个东西,等于现在讲的物理动能最初的那一下。至于“无极”是我们中国文化后来所造的。老子的徒孙列子的书《列子》上,在“太极”上面创了“无极”“无始”等五个名词。“六极”就是六囧闔,就是空间,东南西北上下。中国过去讲宇宙只用六囧闔,这是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到了秦汉以后,用八方,所谓“八方风雨会中州”,这是康有为有名的对子。到了佛学进入中国,加成了十方,所谓十方,即四方四隅和上下。。“上古”是无始以来,非常古老。这一段用高、深、久、长来形容。

下页:得道之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