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庄子南华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真人的行事风格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 字号:   )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说,得了道的人就是真人,到达真人这个境界“有真知”,那是真智慧。下面又把我们带到一个神话境界,但却是真的,把人的生命价值说得很清楚。“何谓真人?”什么叫得道的真人呢?“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逆”就是迎,“寡”就是少。“不逆寡”就是顺其自然。

通常一个人的心理,从小孩开始,分糖也好,吃奶也好,都贪多的;真正得了道的人,少就少一点,就是刚才我所讲,乡下老太婆大哲学家说的“命嘛”!你怎么分得那么少?唉!我的命嘛!少就少吃嘛!无所谓,一切不贪求,这是“不逆寡”。什么叫做“不雄成”?雄是英雄,自己觉得了不起,你看,我比你行吧!我就了不起,我就成功,这就是机心,用心打主意。真人不打主意,一切的成功很自然,没有成功与失败的感觉,命嘛!就是这个样子,无所谓。

“不谟士”,谟同谋一样的;不谋就是不打主意。我们所有的人都打主意,想办法赚钱,想办法钻门路,想办法那样这样,乃至想办法修道,想拜佛多拜一下,罪业就少一点,都在那里打主意,都是做生意的思想。“不谟士”就是不求;认为向上帝祷告罪就没有了,那是自己欺骗自己,这是谟士。真人没有这三点,但这三点却是人生心理状况最严重的地方。人会打主意,真人不会;人会自己觉得了不起,真人不会;人贪多无厌,不好的地方不愿意去,钱少了不干,或者你看不起我,我就生气,这些都是逆寡;真人不逆寡。这三句话,现在的心理学发挥起来,就有三本大书了,古代很简单,三点而已。

庄子说真人就是如此,做到了这三样,他也没有过错,纵然有过错也是无心的。“过而弗悔”,有错过去就过去了,今天的事过去就过去了,没有后悔,没有追恋。不像一般人为过去的事生气烦恼;当年我对他怎么样,他现在对我怎么样,那年过去了,那是去年,去年到现在三百六十五天,影子都找不到了。人大半的烦恼都是追悔过去,梦想将来;都在那里烦恼,不能把捤现在。

生命只有现在,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你去想那些干嘛!现在怎么样?现在就在这里看书,就是很简单,心中就没有烦恼。“过而弗悔”是两个观念,“过”,所犯的过错,也是无心而做的;“而弗悔”,没有什么,一切过去就过去。“当而不自得也。”为人处世也有两个观念,“当”就是现在,现在也没有觉得什么了不起,过去不追,未来不妄想。当在现在的时候,“而不自得也”,也不想把现在抓住。现在是抓不住的,马上就过去了;这样是得道的人,我们都做不到的。我们一般人的心理状况,都在三段里头追悔,追想昨天,瞎想未来,想要把握住现在,生怕把握不住,结果愈抓得紧,愈飞得快。所以得道的真人,他没有这样,也就是《金刚经》讲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人修养到这个境界,已经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他爬高不会恐惧,不是不会恐惧,就是从万丈悬崖掉下去,他也没有觉得是掉下去,更不会坐车子呕吐的,因为没有觉得自己在车子上,同躺在床上一样,心理没有分别作用。到水里也淹不死,因为他忘掉这是水,到火里也不感觉热。

这其中是有道理的,讲起理论很难。先说一个案例,是我所晓得的,也是说老实话,不是说假话。我的老师告诉我,他的老师是学禅的,有入水不濡的本事。他这个人到了什么都无所谓的境界,都是笑一笑。有一次,大约八十多年前,一个法国神父来跟他谈道,神父拿了一杯毒药,也不是太毒的啦!等于是这个杀虫剂,吃了可能会死。那个时候西药很少,很稀奇,太老师说有毒吗?哪有这回事!我看同茶水差不多嘛!不相信我喝给你看。他就喝下去了,结果一点事都没有。

他原是广西人,后来常住四川,有一天他从成都回新都家里,经过驷马桥,就是司马相如当年所说的,“不坐驷马高车,誓不过此桥”。那个河很宽,河水涨得很厉害,他夜里回家,手里拿着念佛珠,不晓得他念佛不念佛,结果路走错了,走到河里去了。他觉得怎么那么远,还没有到家,慢慢走吧!在河里走了一夜。早晨上游有船过来,看到河里一个人头游来游去在转,怎么搞的?这个人是不是自杀?过来一看,他还在念佛;问他怎么会这样,他说我回家呀!你怎么在水里?谁说的!我在走路。他忘掉了,入水到了这个境界,一切都忘掉了。

所以说真人到这个程度,入火也烧不掉,也没有觉得热,人的生命功能修养到这个境界,是得道了。“是知之能登假于道也若此。”“登假”就是登遐的意思,是超过无量无边,因为他心的境界已经达到无量无边,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一切知觉感觉同他毫不相干;身体也忘掉了,这个叫真人。庄子所描写的,由心理转化到这个境界,是真的事实;心理能够修养到这个境界,就叫做得道的真人。

下页:真人的生命现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