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糊涂学大全 < 生活秘籍集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沉默是金
类别:教育人生 来源: ( 字号:   )

古人以为做一个真正明智的人,察又要有度,'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什么叫'能不察'呢? 就是在一群人中,唯有自己洞察了这件事的本质,而又偏偏有人不愿你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于是只好装作不知,以免自己的智慧太过而遭不测.春秋时,齐国有位智者叫隰斯弥.当时当权的大夫是田成子,颇有窃国之志.一次,田成子邀他谈话,两人一起登临高台浏览景色,东西北三面平野广阔,风光尽收眼底,唯南面却有一片隰斯弥家的树林蓊蓊郁郁,挡住了他们的视线.隰斯弥在谈话结束后回到家里,立即叫家仆带上斧锯去砍树林.可是刚砍了几棵,他又叫仆人停手,赶快回家.家人望着他感到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颠三倒四的? 隰斯弥说:'国之野唯我家一片树林突兀而列,从田成子的表情看,他是不会高兴的,所以我回家来急急忙忙地想要砍掉.可是后来一转念,当时田成子并没有说过任何表示不满的话,相反倒十分的笼络我.田成子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正野心勃勃要谋取国位,很怕有比他高明的人看穿他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把树砍了,就表明了我有知微察著的能力,那就会使他对我产生戒心.所以,不砍树,表明不知道他的心思,尚算不上有罪而可避害;而砍了树,表明我能知人所不言,这个祸,闯的可就太大啦! '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保之术,所谓'察见渊鱼者不祥'是也.如果不是过份地强调'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它也自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作为有一定地位的领导者,对下属更不能采取令人人自危的考察术,必须审察有度.例如唐太宗有一次为了审察手下的文官中是否有贪官污吏,竟悄悄地叫心腹拿了国库绢去试贿.有一个管宫门的官吏不知,受了一匹,立即被太宗抓起说要处死.于是裴矩就对太宗说,这种考察人的方法不义,是陷人于法.明明是你叫人去送给他的,反过来又说人家受贿,这不是用计害人吗? 这样下去,将来还会有谁敢上朝作官呢? 太宗听了,自感无言以对,于是召集文武,宣布自己的过错,以安抚人心.所以古人说:洞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说的就是精于察人而产生的副作用,即'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而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这也可说是古人在辩证法上的'活学活用'了.所谓'大智若愚'就可作如是观吧。

下页:糊涂难得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