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糊涂学大全 < 生活秘籍集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功成身退乃明智之举
类别:教育人生 来源: ( 字号:   )

'功成身退'的思想在今天对许多人来讲已经不太灵验.它会使人失去积极的进取心,从而满足于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其糟粕之处.事实上,这里提出的'功成身退'仅是一种退守策略,是指一个人能把握住机会,获得一定成功后名利己有,见好就收。

老子的知足哲学还包括'功成身退'的思想.所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其含义为,过分自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太露,势难保长久;金玉满堂,往往无法永远拥有;富贵而骄奢,必定自取灭亡.而功成名就,激流通退,将一切名利都抛开,这样才合乎自然法则.因为无论名或利,在达到顶峰之后,都会走向其反面。

中国历史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在辅佐刘邦获得天下之后,便毅然光荣隐退.他向刘邦请求:'我是你成为帝玉的三寸不烂之舌的军师,蒙恩拜领万户封地,名列公侯.我的任务至此已经完成.从今以后,我要舍弃主俗,漫游仙界.'刘邦应允了他的请求,所以,张良才得以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公元前五世纪,在今天的苏杭一带,有吴、越两国.两国虽然相邻,但是为了争夺霸业,互不相让,相互对抗.后来,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之手,不得不逃亡会稽山,忍辱负重与吴国谈和.在几经交涉后,吴国才答应让勾践回国.勾践回国后一直记着所受的耻辱,卧薪尝胆,立誓雪耻.二十年后,终于灭亡吴国.而帮助越王成功的就是范蠡.范蠡不但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而且是一个理智的智者。

范蠡被任命为大将军后,自忖:长久在得意之至的君主手下工作是危机的根源.勾践这个人臣下虽然可以与他分担劳苦,但是不能与他共享成果.于是他便向勾践表明自己的辞意.勾践并不知道范蠡的真实意图,于是拼命挽留他,但范蠡去意已定,搬到齐国居住,自此与勾践一刀两断,不再往来。

移居齐国后,范蠡不问政事,与儿子共同经商,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齐王也看中他的能力,想请他当宰相.但他婉言谢绝.他深知'在野而拥有千万财富,在朝而荣任一国宰相,这确实是莫大的荣耀.可是,荣耀太长久了反而会成为祸害的根源.'于是,他将财产分给众人,又悄悄离开了齐国到了陶地.不久后他又在陶经营商业成功,积存了百万财富.可见范蠡才智过人.并具有过人的洞察力.他之所以离开越国,拒绝齐王的招聘,以及成功地经营事业,这些都在于他深刻敏锐的洞察力所致.有一句成语叫'明哲保身',明哲就是指深刻的洞察力,即发挥深刻的洞察力来保全自己.范蠡正是这种能够明哲保身的人。

现在的人把明哲保身和但求无过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是不恰当的.前者是一种积极而充满智慧的处世方式,而后者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应世方法,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明哲保身的人可以像范蠡那样用自己的洞察力去应付世事,从而获得成功;而但求无过的人只能处处受别人的左右,从而不但丧失自己的个性,而且也不会获得事业的成功。

下页:该放手的就放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