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佛家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中国佛家藏经之最 经典纵横谈
来源: 作者: ( 字号:   )

佛经自东汉传入我国,版本众多,内容丰富。在我国古代文化艺苑中,放出瑰丽的色彩。试为纵横之说,冀收献曝之功。尚盼读者诸君有以教之。

最早的译经。《四十二章经》是汉明帝永平十年(67)遣使者往大月支国求取佛经,迎迦摄摩腾和竺法兰东来,于洛阳白马寺译出,是为中国译经之祖。全经仿老子《道德经》形式,概括佛陀重要言教成四十二章,是佛弟子摄身修心的一部宝训。也有人认为此经是摘录《阿含经》语句编辑而成。但《四十二章经》作为我国第一部佛典译籍,还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

卷数最多的经。《大般若经》六百卷,是我国四大译家之一的玄奘法师翻译的。全经十六会,佛陀在王舍城的鹫峰山,舍卫国的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宫,竹林精舍的白露池(四处)说出。唐代西明寺沙门玄则在《大般若经初会序》里称此经“乃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光被人天,囊括真俗”的重要典籍。古代书写此经要用一万零三百多张纸。如果把这些纸连接起来,足有四华里多长。

字数最少的经。《大七宝陀罗尼经》一卷,是佛在给孤独精舍为阿难所说之七佛陀罗尼。全经包括二十字的咒语,总共只有二百一十六字,比日常念诵的《般若心经》(包括咒语)少四十四字。这是就经文字数说的。如果说到咒语,要算《一字水轮真言》字数最少,平常持诵有六字,如果除掉咒语开头的“唵”字,实际只有一个“鋄”字。

中国高僧说的经。佛经是佛陀在世时他本人及其弟子所说,由印度及其邻近国家传来我国。历代高僧阐扬佛理的著作很多,称为“经”的,只有禅宗六祖慧能禅师所说的法语,由弟子法海记录整理称为《法宝坛经》。这是一部放射着火花的书,在中国佛家思想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现在已被列为中国二十种必读的哲学著作。

最杰出的译经。从后汉永平十年至唐开元十八年的664年中,从事佛经翻译的译师176人,译出经律论2278部,7046卷(据《开元释教录》卷一),但其中译经最多的是唐代的玄奘法师。法师在印度游学十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法”,“探赜玄门,精穷奥业”(《大唐三藏圣教序》)。于贞观十九年元月回到长安,历尽十九年的艰辛,译出经论74部,1335卷(此数据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开元释教录》作76部,1347卷;《大唐故三藏法师行状》作75部,1341卷;《续高僧传》作73部,1330卷)。玄奘法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大师,同时也是交流中印文化、传播中印友谊的伟大使者。他光辉的业绩,在时隔一千三百余年的今天,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最先使用千字文编号入藏的经录。我国古代翻译的经论,大都散在各地,未经统一整理。自苻秦释道安(312-385)综理众经,纂成目录(即《综理众经目录》),至梁僧祐(445-518)撰《出三藏记集》,约一百余年间,所出经录不下二十余种(现只存《出三藏记集》一种),但大多是以时代先后、按人著录,对卷帙浩瀚的群经没有统一的编定。嗣后,隋费长房撰《历代三宝纪》十五卷,按大、小乘排列,分成经、律、论三个部分,于是汉文《大藏经》的分类才初具规模。唐代智升撰成《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其入藏录收当时有书可见的经律论等凡5048卷,每十卷为一帙,创造性地取《千字文》编号,每帙一字,循字索经,对《大藏经》的检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一编号方法一直为后代刊印《大藏经》所沿用。

我国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经》。在印刷术没有发明以前,我国佛经均以抄写方式流传。直到北宋初期随着印刷术的进步,我国才有了第一部木刻大藏经--《开宝藏》。它始刻于宋开宝四年(971),至太平兴国八年竣工,历时十三年,刻板十三万块。全藏印本后来传到日本、高丽和西夏。《高丽藏》和《契丹藏》即以《开宝藏》为范本。当时为什么选择在益州(今成都)来刊刻大藏经?1944年在成都附近发现了梵文陀罗尼经,据考证,经文是用唐代著名茧纸印刷的。咒语的右边有汉文题记“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经咒”。证明四川成都在唐代就是一个雕版印刷业务的重地。所以学者们认为,这和《开宝藏》选择在成都雕版印刷有着密切关系。

举世无双的石刻经。石版刻经,始于公元六世纪北齐高昌氏。如现存的山东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山西太原风峪的《华严经》以及河北响堂山的《维摩诘经》等,都是早期的代表作。大规模的石刻佛经,则始于隋大业年间静琬禅师在北京房山云居寺的刻经活动。自隋至明的千余年间,经过历代佛徒和工匠锲而不舍的努力,刻成石经14278块,约三千五百多卷。这一举世无双的石刻佛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

最新发现的明刻《大藏经》。1983年11月在山西宁武发现了保存基本完好、不见著录的明万历版《大藏经》。明代,是我国刻藏最多的朝代之一。仅官办的就有《洪武南藏》(又称初刻南藏)、《永乐南藏》(通称“南藏”)和《北藏》三部。私刻的有《嘉兴藏》和《武林藏》。《万历藏》也属于私刻。此藏约在明万历十七年(1589)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刻成。全藏678函,1695部。1979年由延圣寺移往宁武县文化馆,经整理后,现存660函,1563部、5997卷。经比勘和研究,此藏是《永乐南藏》的覆刻本。

最新出版、容量最大的《中华大藏经》。《中华大藏经》是在国□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领导下,由《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辑出版的。全藏分正、续两编,所收经论达四千二百余种,二万三千余卷,分装二百二十册。编辑时,以《赵城金藏》为底本,并根据上起隋唐、下迄清代八种版本的大藏经校勘异同,补充缺本。《中华大藏经》的出版,为佛家界、学术界提供了完整、丰富的佛家研究资料。-见心

下页:常用的佛家成语有五六百个之多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