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佛陀菩萨 < 中华传统文化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菩萨之爱,菩萨心肠
来源: 作者: ( 字号:   )

出自《证严法师心莲》

菩萨之爱

静思小语

⊙天堂没有菩萨,也不需要菩萨;苦难的地方才需要菩萨,也才有救苦的菩萨。

⊙众生的爱与情,有时间性与范围的限制:爱只限于亲人及有缘的人,情则只限于今生今世。佛菩萨所爱的众生,是带着过去的缘,今生来度:由现在的因,未来还要度下去。

⊙以毅力发挥慈心,完成一分真实、完美的形态就叫做“善”有了真善美的形态,自然就能聚合、吸引许多人群,共同完成我们的志业。

⊙“普度”是指在众生最危厄、困乏之时,能帮助他解脱出来,得到身心自在。

⊙心无邪思,形无欺诈,克己利人,即是真善。

静思小故事

有一次,我看到“公共电视”播映诺贝尔奖得主特蕾萨修女的感人事迹。为了拯救那些苦难的众生,修女们奉献出悲天悯人的慈心和付出所有的生命,牺牲一切为贫苦、病苦的苍生服务,所以获奖是名正言顺、受之无愧的!她有伟大的爱心与精神,因此得到大众最高的敬意。

这就是菩萨精神的表现,也是她终身所依归的宗旨。“慈济”的慈善大爱与她的博爱精神,其实是一样的。我们更应该加紧脚步,发挥大爱,珍惜人生。

菩萨心肠

静思小语

⊙菩萨的心有如清凉、柔和的月光,不会让人有压迫感,却能朗照所有境界,让它充满光明。这分光明就是智慧,没有压迫感就是无限的慈悲。

⊙所谓保持“佛心”,就是要时时保持冷静,时时对他人起慈悯心。

⊙举手投足间,要轻轻提起、温柔放下,使我们生活在平和、静定而不躁动的气氛中。

⊙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可以发挥心中爱念。

⊙上当不见得就是吃亏,吃亏才能广结善缘,度化众生。

静思小故事

有一年的中秋月比往年圆。那晚,我忙里偷闲出去赏月,步行到庭院中抬头看月亮时,不由得联想到佛经中的一句话:“菩萨心如清凉月,常游太虚毕竟空。”月亮那么圆,月光那么皎洁,我们的心是不是和月亮一样那么圆融、清凉,显露出无比清净的柔光、照彻大地呢?

本师释迦牟尼佛简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