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佛陀菩萨 < 中华传统文化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本师释迦牟尼佛简介
来源: 作者: ( 字号:   )

○名号

释迦牟尼佛亦名能仁寂默、释尊。佛共有十号,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功德介绍

经说佛出现世间,是万一难逢的,如优昙波罗花不常开现。这一原因,由于佛出现于世间,先须生起殊胜菩提心,中间须得积三大阿僧只劫等无量长远时间的伟大福慧二种资粮,具备佛刹圆满清净,及愿力圆满究竟,化众圆满成熟等无边因缘齐备时,佛始出现于世间。

这种因缘很难齐备,由于这一世间大部分住在黑暗时节中,佛出现的光明时节,那是万一难逢的。如《入行论》中所说:“夜间昏黑密云中,电光刹那一闪照,此喻由佛功德力,世间福慧得暂生。”这是说三界轮回中一切众生,生一微细善心,也是不易的,何况佛之出现于世间其为很难之理,由无垢智理是可以证实的。

摩耶夫人以右手攀着这一无忧宝树王的树枝,作欠伸而凝视天空时,突然从右胁中放出如俱胝灯光辉映中,太子诞生了。

那时,一切天空遍现诸天供物,由梵天及帝释两神以迦河迦天衣覆盖太子身而取起,由难陀及优波难陀两龙王供甘露,无数天神及天女捧持香水瓶沐浴太子菩萨身。那时,由梵天及帝释两天神抱起太子菩萨身升上天空时,菩萨说:“将我放下”,于是两足着地向四方各行七步,而发出狮子吼音说道:“此世间中唯我最尊。”

当菩萨从摩耶夫人右胁如天衣着体诞生时,身光胜千日光聚,普照一切世间,并照彻一切地下,光明照触到任何一切有情,刹那间都获得一切烦恼诸苦顿时息灭,充满快乐。

菩萨住母胎时所住蛇心旃檀楼室,当由娑婆主大梵天王携归梵天居处,诸梵种天神奉安起来常作礼拜供养。那时,一切果树都开花结果,天雨瑞花,三恶趣断流,诸有情不生恼害,诸失根者得具根(如盲得见),地大震动。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到生、老、病、死等现象以及修道的沙门,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

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羯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

○成道

那时,大地发生六种震动,薄伽梵从身中放大光明,普照世间,诸方朗耀;并使三恶途诸苦顿息;诸无暇流断;一切有情瞋、骄、怨恨不能损害。

就这样薄伽梵刚一证得一切智,金刚手即安住其心中,以一百零八称号而作赞颂。一切如来对金刚手赞说:“善哉!”诸天子说道:“善友们,这位大士现证圆满佛陀,散花庆祝吧!”熟悉过去的诸天神则说:“未作指示之前,暂不散花。”

那时,十方诸佛赞道:“善哉!如来现证圆满佛陀。”同时伸其右手作势慰问道:“身无疲劳得安息,不劳而证胜菩提,自觉一切法自在,是否如是请答言。”同时分光现出化身诸菩萨,齐来供献覆盖成佛道场具足大光明网的诸种宝伞,他们于薄伽梵释迦牟尼座前,恭敬顶礼而如法供伞。

于是薄伽梵仍结跏趺坐,腾身七多罗树量高空而说道:“道流已断,诸苦已息,诸漏已尽。”由此,一切天子始齐散花供养。于是净居天诸天神齐供沉檀末香;光音天神齐供宝伞宝幢;梵天众齐供宝网;魔天子诸善神齐供宝盖;自在天神齐供金莲花;化乐天神齐供悬彩;兜率院天神齐供天衣网缦;夜摩天神齐供香珠鬘;帝释供涂香;四大天王供各种香花;空中诸神齐供小金铃网;天界诸天神齐以花敷大地,供而作讃,将菩提树王庄严得十分美妙。

就这样遍满虚空的诸菩萨齐来供佛作赞。佛世尊自己也说偈道:“予乐拔苦福业成,为成具福有情意,降魔速获大菩提,现证涅盘寂灭乐。”

就这样世尊示现成佛事业,是为利应化众生,而示现殊胜化身的事业。佛世尊本来是于无数劫前,早已成佛。《大悲莲华经》中说:“世尊本来于不可说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名顶髻王佛。为利此间浊世诸众生,而示现殊胜化身事业,直至有情未尽际间,将不断示现化身事业。”以上成佛情况,是就一般共通成佛情况来说的。

○转琺錀

梵天王启请道:“世尊医王请为千百烦恼疾病所缠诸众生,转正琺錀,令得解脱;请分赐七圣财以引导,而转大琺錀;请圆满意愿,无有病染转胜琺錀。”

这样说后,当以往昔诸佛所纳受过的,阎浮提金所制具足万道毫光的千辅轮,供献于佛世尊的座前,而请转大琺錀。于是遍虚空界诸菩萨,及以八万天子为首的天龙八部,与及憍陈如等五人,及前来闻法会众都肃静无声,仰瞻佛颜。

于是佛世尊在天明时,呼五人中善贤名,而诵说四谛诸名称及其取舍,与完全明了当断,而趣向实修的大道八圣道分,断离二边的中观道十二门,而转此类大琺錀。从佛语声中,发出随类得解的语言,各各都能听得适合根机的各别及共通的三乘要法。

转琺錀会中,所有九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数的会众,对四谛名称,都各各得解。如谛听所有摄集的密意来开示的法要,使长老憍陈如,及日光等八万神众,证得离垢法眼。

于是佛世尊对憍陈如问道:“你遍知这一切法否?”答道:“佛世尊,我已遍知。”由此,对长老憍陈如称呼为“遍知憍陈如”。以此法缘于世间中,三宝也就成立。诸天也齐声欢呼道:“善友们!

佛世尊在婆罗尼斯三次诵说,而转此世间中谁也未能的十二法门大琺錀。由此诸天增盛,诸非天衰弱了。”于是佛世尊二次对憍陈如等五人,复宣说四谛法。由此法缘,令憍陈如从有漏中,心得解脱,而证得阿罗汉。那时,这世界中,阿罗汉憍陈如,连同佛世尊自己共有两位阿罗汉。

○涅盘

佛陀转琺錀四十九年后即将示现涅盘。

于是佛世尊对侍众弟子等说道:“四众弟子当读能成利乐的十二分经教,应以别解脱戒为师;老者对诸少者,应以资具作摄受,诸少者不当呼长老名;对具信者,当为说佛诞生、成佛、说法、示现涅盘等四方面的事迹。诸比丘,对于三宝及四谛法,如有怀疑,速即问吧!”

然后,佛世尊除去上衣复说道:“诸比丘,亲见如来是难得的,速看如来身相吧!诸比丘暂时静默吧!如是一切有为,皆归坏灭。这是如来最后的言教。”这样说后,为了暗示将来北方雪域中,佛的圆满教法将广大兴起,于娑罗双树间,佛世尊头向北方而卧。

时在庚辰年四月十五日,佛世尊寿届八十一岁。就胜义来说,直至虚空未尽时,佛的色身示现及其事业,是无穷不断的,但为鞭策执常众生,速入于法;与及教诫众生,如来出现于世间,是极为稀有而难遇起见,由往昔的发心与宏愿而示现涅盘。佛世尊虽已示现涅盘,但是由往昔发心及其宏愿之力,加持圣教能住世五千年,并加持增长很多舍利,得建舍利灵塔,遍于赡部洲中一切方隅。

当知具大悲的佛世尊为利我们浊世无怙众生,从兜率降于此世间,而示现入胎、诞生、居宫游戏、完婚、苦行,以及在菩提树下降魔,成佛等诸事业。这些善妙事业,从一一事业中,都作出了成熟解脱无量无边的应化众生,都受到人天大众以无量供具来作供养,以及如此这般不可思议的种种化现等。想到这些当心生敬信。

特别是如颂所说:“诸事业中说法业,最为殊胜以此故,一切智者从说法,恩中忆念佛世尊。”所有佛转琺錀的事业,一切都纯为调伏应化众生而作。此中从最初对于五比丘教导披上下僧衣等毗奈耶学处,及四谛法门起,直至最后度化外道师极贤成就阿罗汉,以及对侍众开示无常之间,所有佛所说的一切法,全都是为应化众生,解脱和证得一切智的方便而说的。

因此,以菩提道次第为修要的人们,应当知道所有佛所说的显密一切法,全都是为一补特伽罗成佛的方便而说的。尚因想到具大悲的佛世尊为了从轮回及恶趣苦中解救我们,安置我们于佛位起见,而说所有这些一切法门。应由忆念佛的功德,及大恩、大悲之门,励力生起敬信,而作供养与虔诚祈祷。

佛世尊最初对五比丘说苦谛之相,是从无常开始宣说的;最后示涅盘时,说“一切有为,皆归坏灭”,这样始终开示无常的这一关键,具智的人们如果能很好地思考,才能知道这是鞭策对于意乐以菩提道次第为修要的人们,急起勤修的一种最要关键。最初鞭策修学正法时,由思惟此生不久住,速即坏灭自然规律,以此鞭策此心应速入于法。

在中士道的阶段,也由思惟无常之理,而念任何世间荣华受用,都没有可靠之理。以此鞭策此心,当速入道而修行。在上士道的阶段,也是由思惟无常之理,而念从轮回无始以来生生次第相续的规律,由知道一切众生是自己的母亲等“七因果”之门,修菩提心学佛子行。以及在修“中观见”的时候,也是如颂所说:“故从无常而知苦,从苦而达无我性。”

这是说开始由修“无常”以破除这一“执常”的心。由此净治身心后,结果使此心入修离一切戏论边的中观见。其次由共通道修习,使身心纯熟已,入于“密道”修学时,也是由念无常鞭策此心,当速入道修学的。因此,应当知道依如此这般取佛世尊的清净行传,以作我们学人自己修道之用。

思惟佛之功德,是积资净障的无上方便,是与大乘道的根本正合的。对于生起菩提心来说,必须有由思惟佛之功德,而希求证得佛德的这一发心,如果没有对于佛之功德敬仰欲得的意乐,合量的菩提心是不生的。

这是至尊怙主弥勒所说的。以此由于见到大乘道的根本为生起菩提心,而不可没有由思惟佛之功德,生起敬仰欲求证佛德的这一意乐,也就想到意乐《菩提道次第》为修要的人们,须观佛之功德,是极为重要!所以略说少分。

佛又说:“阿难,如有众生忆念佛陀后感慨不已、汗毛直立、因生信而掉下热泪,此等众生皆不会再堕入恶道。所以众生皆应精进行持不放逸法,如来之菩提及余善根也依此而得。

我成佛与涅盘后,任何仅仅念诵一句“南无释迦牟尼佛”、或向佛顶礼之众生,愿此等众生灭尽一切业障、于如来刹土中获无上菩提,并于最后亦能显示涅盘。”

下页:《净土圣贤录》——阿弥陀佛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