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时期是公元前1500-公元前800年。吠陀文明在佛家产生前就有了,《吠陀经》在印度就像《尚书》、《易经》在中国的地位一样重要,是一直流传到现在的经典。《吠陀经》是婆罗门教也就是现在印度教的主要经典。吠陀经典除了本集外还有梵书、森林书和后来的奥义书,当然还有一些史诗。这些经典是最早的宗教文献,主要讲述了祭祀、修行以及天地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和谐相处,是修行的依归。
《奥义书》是后来形成的印度修行思想的总集,有各种奥义书。其中对佛家有影响的主要观念有“梵我同一”和“轮回与解脱”。梵我同一是指宇宙大我,是万有的根本,就像是上帝,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才能得到解脱,一切都由上帝负责,不必再受因果业报。一切外部的事物都是假相,都不必执着,才能解脱。这个的思想影响到许多宗教概念,但后来佛陀给予推勫,认为这还不是最高境界,还不是最终的解脱。佛家继承了“轮回与解脱”的思想,释迦牟尼佛认为这是真理法则。轮回是指六道轮回,一个人要在不断轮回过程中寻求解脱。轮回与解脱是一相对的概念,不断的轮回就是不断寻求解脱的过程。“梵我同一”和“轮回与解脱”一直到现在都是印度教的最高思想,印度教的祭司以及瑜伽师在讲解道理时都会讲到梵我同一。
婆罗门教的最高境界是梵我同一,轮回过程中有痛苦,要脱离痛苦就要达到梵我同一。印度教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梵我同一,那些遭受到的苦难,都是假相,只要能达与至上的梵合一,即使苦行受到苦难,最后也能达到解脱境界。
婆罗门教提出什么思想呢?第一个就是有灵魂存在。有的派别认为没有灵魂。第二个就是因果论。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还有一个是祭司至上。这一点佛家和耆那教完全反对,佛家认为种性平等,人人都有佛性。佛家和耆那教有点像,都肯定因果报应,重视平等。
婆罗门阶级的地位太崇高了,没有人敢反对他们。但在平民阶层中也有智慧高的人,他们反问难道婆罗门就是至高无上的吗?这是绝对正确的吗?这样反婆罗门教的思想就出现了,沙门思潮就是反婆罗门教的新思潮。这些新的思想家反对婆罗门教对宇宙实相的解释,产生了各种派别,其中著名的是佛家以及后来的耆那教,还有一个就是顺世论,有一点类似于共产主义,就是认为没有灵魂,只有肉体,以享乐为主体。
这些沙门思想有的祖师离世后就消失了,包括佛家在内的都是沙门思想。流传下来的沙门思想有几个比较大的,一个就是顺世论,类似后来的共产主义。再一个就是耆那教,还有一个就是佛家。这三个是流传下来能与婆罗门竞争的最大的派别,在世界上影响也都很大,其他都已经消失了。(郭耀华讲《佛家入门》笔记)节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