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佛家哲学 < 中华传统文化 :般若人生网
人本生命观-以人为本,活在当下,人是万物的尺度
来源: 作者:

人本的生命观,对于人从何而生、人的特征是什么,依据人类通常的认识,以为生则禀之父母,死则归之天地,除此以外的无须推究。孔子曾在回答生命问题时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强调了对生的本质认识,是明白生命的关键。对于生命价值的意义,孔子则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法家的荀子也说:“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然而人有从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矣,不可以生而可以死矣。”强调了生对人的重要作用,先知生,才能明白死的道理。可以说,这些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生命认识的主流观念。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也渐渐从神本的生命观中独立出来,强调“天赋人权”,主张人生而平等。但丁就曾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虽然天使的高贵,就其统一性而言,是更神圣的。”这是从主张人的创造性、主动性方面,对生命的有限诠释。但他们大多承认天命,对生命何来何去则谈得很少,可以说是对神本生命观不彻底的反对。

古希腊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本主义的最好宣言,当普罗泰戈拉确立人的本体地位时,便向神的本体地位进行了挑战。他说:“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这是在确立人本位的同时取消了神本位。人本主义高举人类的主体性并将人类的生存当作终极的、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古希腊开始人本主义思想以各种千变万化的哲学思潮、宗教形式等方面一直延续到今天。柏拉图哲学思想、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今天风起云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都是人本思想在哲学方面的表现,而无论是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还是古代迦南的巴力神崇拜,还是追求修道的中国道家,抑或是当下不断涌现的新兴宗教,都是人本思想在宗教方面的表现。

所有人本主义的共同点即:人类是万物的裁判者和审判官。人本主义的致命点在于,有限的人类和人类理性如何能够成为宇宙的终极真理呢?或者说,人本主义如何证明自己所发现的理论是宇宙的终极真理呢?如果真理需要人类的创造和发现才成为真理的话,那么真理就没有永恒性和自足性,没有永恒性和自足性的真理还是真理吗?退一步说,真理是由人类创造或者发现的,那么在人类众说纷纭甚至自相矛盾的理论中,那一个才是真理呢?所以人类的理论可以创造或者揭示真理这一前提没有得到证实,则人本主义永远都是建立在人类虚幻的理论上。这是人本主义所共同面临的困难。

下页:神本生命观-承认宇宙主宰神,是生命存在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