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香河老人肉身不腐之迷 < 灵异事件集锦 < 休闲文章 < 首页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香河老人·专家评论
来源: 作者: ( 字号:   )

周凤臣老人身体不腐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有关专家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发表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原理事长张震寰,生前对周凤臣老人的保护、研究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1994年1月9日他在家中听取了杨学强等人的专题汇报,观看了有关录相资料,对如何搞好周凤臣老人的保护和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还在百忙之中数次写信,了解事态发展情况,指导工作的开展。他在专门致杨学强所在单位领导的函中强调指出:“对周凤臣老人身体变化过程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与21世纪人体科学研究需要突破的前沿密切相关,此项研究也将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和反响。”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病理学教授王德文考察后说:“老人的遗体确实与木乃伊不一样。老人遗体保存的这么好,我觉得是综合因素造成的。我搞病理学研究,在考察后感到需要解释的就是老人的内脏如何能在常温下保存至今?如今是什么样?体内究竟还有多少含水量?”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宋孔智教授认为:“香河老人现象尽管人们不理解,但却否定不了这一事实,它的意义比社会上特异功能现象的意义还要重大。这一现象从传统医学、气功、宗教内核里都能解释,但现代科学解释不了。这也说明新科学的诞生己为期不远了,而且是必然的。”

1994年2月,云南中医学院杨林同志受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张震寰理事长的委托在考察老人后指出:“老人遗体特异演化实例,实质上除了带来科学研究价值外主要是启发人进一步认识自我,净化心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她的生物场还在频频活动,也有力证明生命形神一体化,即得气则生,气失则死的观点,她的自身特异调控过程为人体科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难以估计的价值。

周凤臣老1997年11月15日,武警后勤部卫生部、武警总医院派出医学专家,对老人目前身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体表检查。专家们考察后认为:一、周凤臣老人的死亡过程与常人不同。老人逝世五年遗体未加任何处理,在自然状态下,仍处于干燥状态,这个现象值得深入研究;二、感谢家人对老人的保护。希望继续保存好遗体,供长期研究之用;三、每年系统进行医学观察1—2次,建立记录档案。有条件时做进一步的仪器测定和做组织学、细胞学以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四、为拓展研究成果,组织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必要时成立一个非常设机构,不定期进行研讨交流。

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原局长、毛主席遗体保护专家徐静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病理学专家刘彤华教授,1993年6月考察老人后认为:老人临终前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上吐下泻”、“咳痰”、“体表排液”等,导致身体大量脱水;老人辞世后被置于暖气边,室温高而空气干燥,躯体内水份蒸发,二者是造成躯体干枯的重要原因。快速失水,似木乃伊,暂不腐坏是可以解释的。

1994年4月,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陈守良和蔡益鹏作现场考察后认为,老人躯体在自然状况下不腐的现象值得研究,需要科学地进行解释,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保存至今,因为在躯体保存上甚感困难的就是大肠杆菌的繁殖问题。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院庄样昌教授认为:考古学界比较熟悉的木乃伊是在特定的干燥环境下形成的,但在常温下就不行。至今未发现对老人身体进行过特殊的药物处理,这个现象需要解释。

中国科学院牛实为教授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周凤臣老人生命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人作为宇宙和地球极端苛刻选择出的“万灵之长”,原本具有许多包含自我调控在内的强大功能,但由于后天“能量”的耗散,致使这些功能被大大削弱。香河老人以极小的“物质”消耗,聚集了极大的生命能量。她能如此有序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演变,实在需要认真研究。

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李之楠秘书长认为:香河老人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奇迹和超自然现象,她是在旧世纪即将结束、新世纪即将来临的世纪之交出现的,有其必然性。他认为:老人生前行善、信佛、茹素、吃苦及所在环境,都应该是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我们最难解释的是:她的肉身死了,但仍具有一种能量,具有免疫能力。她的体能没有死亡,甚至智能也没有死亡,正如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

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主席冯理达教授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专程到香河对周凤臣老人进行了考察。她在留言中写到:“凤臣老人生前生后留给世界科学的宝物是我们急需大力研究的,也是需要 抓住机遇,埋头苦干的。……衷心祝愿香功、香河在咱们的香港回归之际能为祖国、中华民族开出更艳丽更香之花,留香千古!!!”

北京大学哲学系强昱博士在考察香河老人后认为:香河老人的生命奇迹,是传统文化历史价值的再现;香河老人又是一个道德的典范,她平凡而又极不普通的人生告诫我们,只有做一个符合时代道德要求和价值规范的人,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自觉人生。……香河老人实实在在改变了世界,她改变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

对于周凤臣老人特异生命演化现象的奥秘和内涵,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和发掘。

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太极专业委员会主任、道家太极门传人陆锦川先生认为:肉身不腐,自古分“圣”“凡”两类。圣,佛家称为“金刚琉璃体”、道家称为“紫金琼玉身”,如广东韶关南华寺供奉的唐代高僧惠能的肉身;凡,就是“木乃伊”。这两者是不能等同的,因为其成因完全不同:“凡”体不腐的致因是特殊的环境条件或人为的加工处理,而“圣”体不腐则是自然形成的。“圣”“凡”两者间的鉴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颜色和润泽:圣体明亮而有光泽,凡体则晦暗而晦涩;二是气味:圣体有“异香”或称为“奇香”,凡体则有“异味”,三是存放:圣体可以自然以处,不需要人为的处置,凡体则依赖特殊的环境,或靠人为的保护。我看到的周凤臣老人,身体如玉石玛淄,身上有“奇香”,没有人为的处置,与一般的“凡”体有本质的差别,很象佛家讲的“金刚琉璃体”、道家讲的“紫金琼玉身”。

陆锦川先生指出:香河老人这样一个很平常的农村妇女,能够成道,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她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她的成道是一个自然无为的过程,没有归入宗教;第二,她是一个普通女性,成道是很难能可贵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三,她成道于现代社会。鉴于这些,她的价值就不同凡响。她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是:一个平常的人,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成道,可以留下“真身”。这也说明了平常就是道。我国历史上留下的“肉身”,如惠能大师,都是以宗教形式出现的,而且人们总认为,他们是和尚、是修行人。但香河老人却不一样,她在平常之中得道了。陆锦川先生说:肉身不腐的内涵十分丰富,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香河老人“肉身”的存在,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说明人类有许多奥秘,特别是关于生命的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她属于全人类,相信全世界的专家学者都会来保护她、研究她!

我国佛教界著名人士对老人“肉身”存世,十分欣慰和推祟,充分肯定了老人修持所达到的境界,纷纷前来老人故居拜望老人。

1993年4月,北京广化寺怕学法师考察老人后,在给老人家人的信中写道:“周临终的种种征兆甚为明显,极言家人积德行善,孝亲尊老,可乃社会公德。在世风日下的今天,实为难得。若能立为榜样,成为生动活泼的真实楷模,必能教育和感化有缘人,达到治理社会、净化人心的目的,是难得之素材”。“周凤臣信女的一生言行及临终遗言,意义深远,功德无量,令人钦佩和尊敬。我希望周氏家人应顺老人旨意,成全老人遗愿,圆满老人所做功德,必能不负功心,受龙天护法,得人间欢慈”。

1996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青海省佛教协会会长、塔尔寺寺主阿嘉洛桑图旦活佛,专程来老人故居了解情况,并欣然为老人题字:“功德圆满”。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21世纪将是人体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产生继信息革命后又一次新的革命的时代。”人们期待着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积极探索,早日揭开谜底,为人类科学和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上页:特异显化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