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香河老人肉身不腐之迷 < 灵异事件集锦 < 休闲文章 < 首页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香河老人·特异显化
来源: 作者: ( 字号:   )

据家人和乡亲们回忆,周凤臣老人到了晚年,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特异感知功能。

1983年夏季的一天,二孙女杨淑丽中午放学时没回家。不一会儿,有位同学风风火火跑来报信,说杨淑丽让大汽车给撞了。家里人立刻着了慌。老人却根本没着急,好象事先知道要发生这件事一样告诉家人说:“你们都踏实住唆,淑丽没事,她一会儿就回来了。”果然,下午两点多钟,一位司机陪杨淑丽走回家来。这位肇事的司机心有余悸地说:“撞上孩子以后,我心想这下完了,就看见一团气裹着孩子滚出十几米远。我刹住车,抱起孩子赶紧往医院跑,一检查,内伤外伤一点也没有。”

杨淑丽自己说:“汽车撞过来,我像飞起来一样,摔出去老远,爬起来哪也不疼,我想回来,叔叔不答应,非拉、我去医院检查。”

这样人命关天的大事,周凤臣老人何以知晓会化险为夷,将永远是个谜了。长孙杨学强也遭遇过危及生命的灾祸,当时奇迹般地死里逃生,大概也只有老人自己知道个中奥秘了。

周凤臣老人去北京居住以后,乡亲们逢去北京办事,大都去看望老人。往往客人一进门,老人就道出来人到北京做什么事,同行有几个人等等,均准确无误。要是谁请老人看病,她也预先知道,先道出病情,再拿出早已各好的药,使来人大惑不解。

早在1985年春天,她就对四女儿杨秀华说:“我呀,已经修成了,我是个肉身了。”后来的几年里,她还多次向其他女儿、外孙、孙儿们提起或暗示此事。当时家人未解其意,只当是老人年岁大了,没把这些话当真。

1992年11月,老人在弥留之际,又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我的事大着呢,不但让香河县知道,还要让全中国知道,最后让全世界都知道。”20多位晚辈家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能理解老人的话。直到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才使家人恍然大悟。

周凤臣老人对自己遗体最后回家乡安置,可以说是早做了一番长期打算。

现在家中安置老人的土房,是1963年春天由老人亲手操办盖起采的。当初,生产队在村东头给老人安排了房基地,可她却看好了这块地方。那时,这里是村里老张家的旧房。老人不惜用五间房的新木料换了过来。1976年去北京长子家中居住,临走前,给两个儿子分家,把家里五间房分成两份,每个儿子各两间半。长孙劝老人:“咱全家都去北京,还要这两间旧房给谁住?”老人笑道:“这你不懂!”

以后每逢家里修房,老人都要长孙寄一部分修缮费回去。1989年9月,老人听说次子杨守玉要翻盖全部旧房,就专程赶回去,给两个儿子重新补办了分房手续。在老人执意劝说下,杨守玉只好扒掉属于自己的两间半旧房重新翻建。属于长子杨守德的两间半土房,仍保持原貌空在那里。如今,这处土房为安置和保护老人遗体派上了大用场。1993年5月,人体科学专家们考察之初就指出,保存老人遗体的最佳环境就是农村的土房土炕。当专家们了解到老人为这两间半旧房所做的一系列安排之后,莫不由衷赞叹。

1992年11月,88岁高龄的周凤臣老人,在停止呼吸前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为自己遗体不腐做了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从禁食、呕吐、排泄、咳痰到净口净身,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让家人亲身经历和目睹了老人的神奇功能和超常的环境变化。

11月6日,老人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咳嗽不止,拒绝进食,经香河县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肺炎并住院进行治疗。住院期间,老人多次出现异常呕吐,有时喝一口水能吐出一碗呕吐物,里面有红色蝌蚪状的东西和黑色小米粒状的硬物。

11月10日,老人强烈要求回家,儿女伯老人有个三长两短,坚决不同意出院。老人说:“你们再不让我回家,我就让你们后悔!”儿女仍不同意。老人当时脉搏和心跳都停止下来,呈现严重休克状态。儿女们吓慌了,哭叫着答应老人回家。老人立即回应一声,呼吸、心跳、神智又恢复正常,情况令人惊异。中午,老人被接回家中。

老人回家以后,身体虚弱到极点,儿女们开始为她准备后事,当晚抬上灵床,但老人神智始终清醒,不愿意躺在灵床上。家人又将老人抬回炕上。第二天老人身体情况有所缓解,家人又开始对老人进行输液治疗。到15日,老人身体基本恢复正常,并要求进食。从此时起,老人饮食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由以前怕凉,一下子变为怕热,家人只好给她吃凉饭,喝凉水。在9天未进食未排便情况下,15日上午,老人出现了异常排便。此次排便呈喷涌状,量大粘稠.颜色为棕褐色。以后直到老人停止呼吸,每天都大量排便。

16日凌晨,老人又开始大量咳痰,达3个小时。痰中含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块状物。这天晚上,老人又要求用凉水嗽口,整整一天一夜没有间断。

19日早晨,老人让家人给她用凉水擦身,并用清凉油涂抹全身主要穴位。

在那些日子里,老人虽然躺在床上,但儿孙们在外干什么,都了如指掌。11月9日老人在香河县医院里对小女儿说:“你大哥他们一会儿就来。”此话说完五分钟后,老人的长子就进了屋。11月10日晚,老人的小孙杨学顺还没赶回来,家人为安慰老人,说他一会儿就回来。老人摇摇头说:“他明天才能回来呢。”果然第二天上午杨学顺从徐州匆匆赶回家中。

11月16日,老人对长孙和身边的其他人说:“我的能耐大着呢,可以使水(指打点滴的药水)不流。”当天,老人不愿意再输液,家人坚持要给老人输。结果医生在老人手臂脚部扎了五次,每次都有回血,可药水就是输不进去,医生和家人只好作罢。

此间,老人身边的特异环境显示,更让家人大开眼界。11月16日,老人吩咐家人用红纸扎200朵大红花。家人照办。11月17日下午4时,又依老人吩咐,家里20多口人聚齐,在院子里将红花全部烧掉。半小时以后,全家人都看到家门正南方的天空中出现四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颜色呈玫瑰红色,十分艳丽,直径足有一米多,持续时间长达3—5分钟。长孙问大家:“都看到了吗?”大家齐声回答:“看到了。”长孙转身进屋时,大火球同时消失。

11月20日夜里零点,老人安排家人护送自己离开香河回北京。老人躺在车里,头上蒙着被子,可车走到哪儿她都知道。车过吴村桥时,她说:“进通县了。”车到八王坟时,她说:“走四环路。”到健翔桥时,她说:“快到家了。”老人回北京后开始拒绝进食

11月24日22时45分,老人自己拔掉氧气管说:“我要睡觉了,不需要它了。”随后安祥地合了双眼,停止了呼吸和心跳。老人停止呼吸以后,24小时体温不降,一周后肢体仍柔软如常,手背甚至还有血液流动,头部太阳穴的血管清晰而且有弹性。此间,老人长孙工作单位的有关领导前去探视,见状大为惊讶,认为老人的情况不能等闲视之。以后连续几个月里,老人遗体在常温常压下自然脱水、脱油脂,包括盛夏酷暑季节,此过程仍然不间断。老人停止呼吸前后所显现的一系列生机能量活动和特异环境显化,绝非常规思维所能理解,现代科学也无法做出解释,令儿孙们震惊和迷惑,没有对老人遗体做出草率处理,才得以使遗体从容演化成佛教所称之的“肉身”。

1993年5月初,我国人体科学工作者得知周凤臣老人遗体不腐的消息后,立即组成综合调查组,对老人遗体进行了科学考察,充分肯定了老人造体存世的宝贵价值,并协同有关单位将老人遗体安置回村。随后,专家们在老人家乡,对她的生平事迹进行了长达月余的深入调查,了解到许多涉及生命奥秘的宝贵资料。专家们吃惊地发现,老人对自己最后归宿和遗体存世等事情早已了然于胸,并做了相应安排。

专家们还确认,周凤臣老人遗体至今不腐,留下了肉身演化全过程的科学观测资料,为我国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特异生命演化实例,也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遗产。老人所具备的非常规诊病治病、特异心灵传感等一系列人体潜在功能和超常现象,与21世纪人体科学研究需要突破的前沿科学密切相关。

中国佛教界著名人士闻知老人肉身遗世的消息,十分欣慰和推祟,充分肯定了老人修持所达到的境界,并提出具体安置意见。他们指出,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老人现身说法,她的事迹将教育和鼓舞后人。老人的生平和美德,为今人如何修持树立了楷模。

现在,周凤臣老人的遗体历经两度严寒酷暑的考验,在自然条件下存放。盛夏室温高达34℃,相对湿度可高达90%;冬季室温则降至零度,老人遗体不受影响,至今完好。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生活于纯朴的河北农村,既无高深的养生理论,又无惊天动地的功勋伟业,仅于细行小事中谨慎行持,于滚滚红尘中清净六根,贫困艰辛不移其志,厄运磨难不改初衷,以一病弱之躯,竟得以成就如此辉煌的生命奇迹,实在给后人留下一个回味不尽的千古之谜。

林则徐曰:“应以国事为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诚如斯言!

杨传三撰文 1995年7月

 
下页:专家评论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