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文字典籍-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学记》作者是否孔门弟子?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学记》是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它总结和概括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如教育的作用、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等.2000 多年前《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教学相长”等名言,至今仍脍炙人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一书究为何人所著,历来说法不一.因此,《学记》的作者自然也众说纷坛.但在历史上主要是两说.一说认为是孔门弟子所作;另一说则以为是汉儒所记.持前说者如唐代的孔颖达,他在《礼记正义序》中说“《礼记》之作,出自孔氏,但正礼残阙,无复能明.……至孔子殁后,七十二之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北宋程颢虽认为《礼记》杂出于汉儒,但仍说其中如《乐记》、《学记》、《大学》等,出于孔门弟子“无可议者”.(转引自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三十九)持后说者如清代陆奎勋,认为《学记》继《王制》而作,为汉儒所记.理由呢? 他说《学记》记述“家塾、党庠、术序、国学,与《周礼》闾胥、党正、州长、乡大夫之职略同,而云‘古之教者’,明其为汉记也”.(转引自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卷六十七)后来的俞正燮也说《王制》、《学记》是“汉人所造”.(《癸巳存稿》卷二)

上述历史上关于《学记》作者的两种主要分歧,影响了后来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学记》为孔门弟子所作,然而孔门弟子甚多,依《韩非子·显学》篇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学记》究竟为哪一派的作品呢?

冯友兰认为《学记》为荀学.他在1930 年撰文《“大学”为荀学说》,指出荀子为战国末年儒家大师,后来儒者,多出其门.“《大戴记》中直抄《荀子·劝学》篇,《小戴记》中之《学记》,亦自荀子之观点以言学.”他还说《学记》中“强立而不反”,就是《荀子·不苟》篇中“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的意思,是“主张性恶之说”.以此为依据,论证《学记》为荀学.(《原载《燕京学报》第7 期.后收入《古史辨》第4 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版)

郭沫若不赞同这种意见.他在《儒家八派的批判》一文中指出,“强立而不反”即《洪范》所谓“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中庸》所谓“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也即《盂子》所谓“强恕而行”或“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行是前进,也就是“不反”.所以“强立而不反”一语不一定要性恶说才能适用.冯友兰依此而“把《学记》认为荀学,依然是大有距离的”.(《沫若文集》第15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年版)

《学记》不属荀学,郭沫若认为应是孟学.他说《学记》对于教育与学习是主张自发的,言“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和孟子的“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在精神上是完全合拍的.他还说《学记》言“大学之道”,与《大学》互为表里.《大学》是孟学,而且是乐正氏之儒的典籍.因此,他认为《学记》“是乐正氏所作”.(同上书)郭沫若这个见解,在学术界较有影响,不少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或者作了介绍,或者直接引用.高时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年出版的《学记评注》中,还进一步作了具体阐发.他说《学记》的作者是思孟学派的乐正克,这是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第三,乐正本是学官,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

和上述学者认为《学记》是孔门弟子作品的见解不同,杜通明或许受清代陆奎勋等的影响,认为《学记》作者是汉儒董仲舒.他在《学记考释》中指出,《学记》中的文字,与董仲舒《春秋繁露》及《对贤良策》中的文体、语句颇多类似之处.如《学记》中常引用古书而加以结论说,“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乎”,而《春秋繁露》中亦多采用同样的语句.他还认为董仲舒的思想和主张,亦往往与《学记》中所载有相互发明之处.如《学记》主张“化民成俗”,董仲舒对策中也有“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化民”;《学记》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董仲舒则说“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学记》中特别强调“继志”、“务本”,董仲舒也主张“重志”、“重本”.(转引自顾树森《学记今译》)

由上所述,我们清楚地看到,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的作者究竟是谁,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研究.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仍没有获得一个为学术界所满意的定论.因而,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学记》“作者的确切姓名和创作年代,尚待进一步考证”.(《中国古今教育家》,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年版)(金林祥)

下页: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是否抄袭之作?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