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文字典籍-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诸子起源真相是什么?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先秦诸子的起源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争论最大且最久的问题之一.从战国的庄周、东汉的班固,到近代章炳麟、胡适、侯外庐等,前后两千年,学者众说纷坛,各执一端。

揭开中国学术史序幕的开山祖师庄周在《天下》篇首创“六经说”.主张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先秦学术思想之源,诸子百家是流,诸子是在继承六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一家之言的.他说: 六经之“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庄周的“六经说”对后来学术界影响很大,学者多宗之.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认为诸子“繁辞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治,枝条五经”.尽管诸子之中反对儒家者大有人在,把他们一概视为儒家经典的“枝条”并不确切,但他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点出六经与诸子确有某些继承关系,不能不说有可取之处。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首先出来反对庄周之说并提出新解的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他和他的宾客们编著的《淮南子·要略》主张“政治说”,以为诸子之学皆起于救世之弊,应时而兴,将诸子学术思想的产生与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特定的政治需要以及诸子们的动机联系起来.当然,这种意见早在刘安之前已露端倪.《孟子·腾文公下》: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三言盈天下.”讲的也是社会环境对学术思想所发生的制约作用,只是表述而不如刘安系统罢了。

刘安的“政治说”虽然独具特色,但长期以来学者绝少赞同,到了“五四”前夕,只有胡适才真正服膺刘安之说为真知灼见,“已足摧破九流出于王官之陋说矣.”

所谓“王官说”是东汉班固提出来的.《汉书·艺文志》详述诸子渊源皆出于王官.举例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班固的意见引起后人激烈反对,胡适《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主要为此而作,他批评班固“皆附汉儒附会揣测之辞,其言全无凭据”.梁启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批评班固“强作解事”,“尤属穿凿附会”.然而,批评归批评,赞成者也不乏其人,最早宣布同意班固观点的是《隋书·经籍志》。

到了唐代,从经学史的角度观察,出现了对儒家经典全面怀疑的“经学变革”时代,但在文学史上,则出现了号召向儒家经典学习的“古文运动”.这两个运动表面上好像很矛盾,其实不然,因为主张向儒家经典学习,实质上是将“诸经”降格到“诸子”地位,视经典“其要在于高广壮厚,词正而理顺”(柳宗元语),仅为散文的范本而已.所以,古文运动的主将韩愈、柳宗元都从散文发展的角度主张诸子散文是渊源于六经的.显然这是对庄周、刘勰观点的发挥。

清代以来,研究诸子起源的学者颇多,然而分歧仍然很大.章学诚毕生致力于学术原委的探讨,得出“战国之文,其源皆出于六艺”,“后世文学,必溯源于六艺”的结论,在根本点上仍属于庄周一派.汪中、龚自珍、章炳麟、刘师培则拥护班固,主张诸子“大抵出于王官”(章炳麟《诸子略说》).对此,胡适等人极力反对,祖述刘安,强调政治生活对学术的深刻影响.显然,胡适派的弱点在于只明诸子思想之所以生,而不明诸子思想之所由生.正如梁启超所指出的那样: “政治诚足以影响学术,然不过动机之一而已.”其他的“动机”有哪些? 决不是这班学者所能理解的.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侯外庐等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了社会经济的变革是诸子兴起的“主要的物质基础”(《中国思想通史》第1 卷),一反前人旧说,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说”,使诸子起源的研究迈出关键的一步,注意了以往学者所不能理解的经济对意识形态的最终支配作用。

但是,正如恩格斯提示的那样,“经济在这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诸子学术的发生除经济、政治的影响之外,必定是基于先前的思想资料.这些资料是什么? 当代学者对此进行了重新考察.姜亮夫《屈原赋校注》说: “殷商遗墨,两周典质,质直为文,此诸子散文之所由兴.”无疑是说诸子思想是对先前一切文化遗产的继承。

可惜的是这种说法失之过泛.救弊者矫在过正,又分别提出诸子出于道家、礼教、黄帝、《尚书》诸说.当然也都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公认.那么,诸子起源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看来尚需学者们共同努力,“上下而求索”.(勇木)

下页:《周礼》是何人的著作?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