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文苑艺海-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弋阳腔的发源地在哪里?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稍知中国戏曲史或者喜欢地方戏的人没有不知道弋阳腔的.它形成于元末明初之际,据《南词叙录》说,它当时盛行于北京、南京、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舞台上.弋阳腔的特点是台上演员独唱,后台众人帮腔,只用打击乐伴奏,并且创造了滚调.弋阳腔由于传播广,并同各地语言、曲调或剧种相结合,因而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所指出的那样: ”直到现在,还可在赣、皖、湘、鄂、闽、粤、京、宁等地寻出曾经流行过弋阳腔的线索,甚至山西、陕西以及东北数省,直接或间接地都曾有过弋阳腔的足迹.”然而,弋阳腔最初究竟产生于哪个地方呢?

弋阳,作为今天的地名,在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其名形成于隋代,而在古代,作为郡县名的另一个弋阳,治所在今河南省潢川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灌河以西及湖北东北角.弋阳腔作为一个地方声腔系统,不可能同时形成于语言、文化差异甚大的南北两地.那么,哪个弋阳才是弋阳腔的发源地呢?

如果根据明代魏良辅《南词引正》的说法,弋阳腔于明初永乐年间已流传到云贵一带,结论可能是弋阳腔起源于江西弋阳。

确实,从《猥谈》有关弋阳腔形成的材料分析,弋阳腔可能来自南曲声腔的演变,是从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剧种.随着南戏在民间不同地区的流传,各地民间艺术的影响日益深入,在艺术风格上的变化越来越大,差异逐渐明显起来.这种变化使得南戏原有的曲调流传各地以后,被戏曲演员以当地语言传唱着,由于语音、语调的差别,使之不断改变,在风格上逐渐地方化。

从弋阳腔演出的《琵琶记》、《拜月亭》、《荆钗记》、《白兔记》等元末戏文,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与早期南戏的继承关系.当然,从明人汤显祖和清人李调元有关弋阳腔的记载中,又可以看出弋阳腔一贯所具有的风格、特色.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说: “此道有南北,南则昆山,之次为海盐,吴浙音也,其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江以西则弋阳,其节以鼓,其调谊.”李调元《剧话》也指出: “弋阳始弋阳,即今高腔,所唱皆南曲.……向无曲谱,只沿土俗,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

据此,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就主张弋阳腔形成于江西东部一带.并且补充说,这一地区在语言系统上属中州语系,与吴浙音有很大差别,这就形成了弋阳腔在音调风格上的独特性,在南戏系统上自成一家;同时,又由于这一地区有着一些特殊的民间风俗,流行着一些与这些民间风俗习尚有关的民间艺术,比如傩舞、目连戏等与宗教形式联系着的艺术形式,对弋阳腔的发展也不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弋阳腔的音调特征,表现形式一唱众和的特点,以及锣鼓打击乐的运用,都和当地民间艺术有着一定联系.但是,翻检清人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小惠传》,又可以看到关于弋阳腔来源的另一种见解,他说: “演剧防于唐教坊梨园弟子,金元间始有院本.……院本之后,演而为‘曼绰’(俗称‘高腔’,在京师者称‘京腔’),为‘弦索’.曼绰流于南部,一变为弋阳腔,再变为海盐腔.”这就是说,弋阳腔只不过是北方高腔在南方的流传演变而已。

事实究竟怎样呢?

我们知道,在元末明初,北方杂剧已广泛流行于包括江西在内的南方广大地区,据《录鬼簿》说,元代始创南北合套的作家沈和,就居于江州.明永乐时改封于南昌的宁献王朱权,也曾大力提倡北曲,编撰杂剧,组织王府戏班.这些活动自然会对民间戏剧产生影响.弋阳腔的一些演出剧目,有些是由北杂剧改编而成,甚至按杂剧模式演出.因而,清代李渔《闲情偶寄·音律》指出,弋阳腔照搬《西厢》,“以其调虽恶,而曲文未改,仍是完全不破之《西厢》,非改头换面折手跛足之《西厢》也.”这不正说明弋阳腔是受北曲杂剧的深刻影响吗?

那么,弋阳腔究竟是南戏的支流还是源于北方? 看来尚需人们努力探讨.(勇木)

下页:应如何称谓《敦煌曲谱》?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