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文苑艺海-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苏剧起源于何时?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苏剧原名苏州滩簧,是流传在江浙民间的说唱音乐,是一切滩簧(包括浦东滩簧、无锡滩簧、宁波滩簧、杭州滩簧等)中最早和最值得注意的一种.苏滩后又分为“前滩”和“后滩”.前滩又叫“钱滩”.据传清帝嘉庆死后,不许民间演戏.当时有个艺人汪紫香,因双目失明不能演戏,便集子侄三四人为一班,改唱滩簧,其脚本半出于昆伶钱坤元之手.钱坤元曾对改昆曲为滩簧花过不少力气,在苏滩艺人中影响较大,“钱滩”由此得名;后来误传为“前滩”.从前滩发展为后滩,经历了几个阶段.滩簧时期的演出形式有些近似现在的说书.滩簧这个名称也是因为有些老艺人把说书叫做“滩册”,把临时编成的唱篇叫做“簧篇”而得名.当滩簧发展为前滩这个阶段时,叙事体的讲唱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代言体的戏曲了.当时许多昆曲艺人由于昆曲的衰落而改行唱滩簧,因此苏滩在音乐、声韵、行腔、脚本和表演等方面都受到昆曲的重大影响。

苏剧的曲调丰富,唱同讲究声韵,唱腔柔绵含情、婉转动听,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很能反映苏南人民的心理、性格和感情.它的主要曲调是“太平调”,简称为“平调”.特点是容量大、音域宽、节奏稳,能够随着角色和情感而变化,生、旦、净、丑各有不同的唱法.除了太平调以外,还有凄凉的弦索调、迷魂调和柴调;轻松的费家调;以及大小九连环调、五更调、四季相思、湘江浪等民间小调,唱腔共有一百多种,其中的阴阳血、山歌调、紫竹调、费家调、银绞丝等,正被沪剧、评弹、滑稽等兄弟剧种普遍采用着。

苏剧既然是一种说唱曲艺,所以起初演员并不化妆,也没有舞台动作,演员穿着便服,坐着演唱,如同评弹一样,当时被称作“素衣坐唱”.后又发展成为化妆坐唱.最早的化妆苏滩,大约是1912 年汪优游、陈大悲等领导的文明戏剧团“进化团”到宁波演出,苏滩艺人郑少赓、朱筱峰等随团同往.由于文明戏是化妆演出的,他们也跟着化妆了.1935 年,上海举行了一次救灾义演,第一次在中央大戏院演出了苏剧《昭君和番》、《描金凤》、《三笑》等戏。

关于苏剧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陈蝶仙的说法.他作有《安康雅集小序》,认为杭州的滩簧产生于宋朝末代文天祥时代,甚至远溯到晋代竹林七贤。

第二种是徐傅霖的说法.徐傅霖在《中国民众文艺一斑——滩簧》上说: “清朝的全盛时代,盛行昆戏,不知哪个皇帝死了,必须在三年国丧期年,戏园一律停锣.于是昆戏的故乡苏州有一位姓钱的就想出一个办法来,将昆曲减去锣鼓与笛,全用丝弦乐器来和唱,把昆曲改成简单唱法,便叫做滩簧.”但在1951 年民锋苏剧团演出《桃花扇》时,编者徐傅霖登台演说,却指出这一年是清咸丰元年(1851 年),道光刚死,所以这次的苏剧演出恰好是百年纪念.有人又说这姓钱的就是苏州吴县的钱明树贡士.又有人以为钱滩指的是嘉庆道光年间的艺人钱坤元.(《新民报》报道说是咸丰皇帝晏驾,同治皇帝登基,宣布国丧三年,那该是1862—1864 年,就更迟了.)

第三种是李家瑞的说法.他认为: “乾隆寿曲桑农献瑞一种里面己用滩簧调,霓裳续谱里也选有滩簧调三种.”因此苏剧起源于乾隆年间。

此外赵景深也找到了两个例证: 其一是,乾隆间沈起凤的《文星榜传奇》第四出科诨道士云: “唱滩王是我起首.”又云: “卖橄榄粗话直喷,打斋饭嚼蛆一泡.”按,“卖橄榄”和“打斋饭”都是“后滩”出名的戏,想不到在乾隆年间就已经有这些戏了.其二是,乾隆三十九年《缀白裘》同集(即今本《缀白裘》十一集卷三)“算命”出中有云;“慢点、还要饶一只滩头来.”连道士和算命人也要唱滩簧,可见当时滩簧的普遍.滩头约等于弹词的开篇.据此赵景深先生认为,陈蝶仙的说法太远,而徐傅霖的说法太迟,而较为同意这第三种说法即起源于乾隆年间。

苏剧在江南地区有较大影响,但其起源的确切时间至今仍为一个费解的谜.(傅丰渭)

下页:苏轼袍服玉带为何留在金山寺?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