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的上空俯瞰地球,人们会发现一大片黄色荒漠的世界——它就是几乎占去非洲面积一半的撤哈拉大沙漠.这里干旱少水、大地龟裂、植物稀少.但你相信吗? 它也曾有过高度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许许多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就是这一文明的结晶.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于稽考,而且对画面中那些奇形怪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于是“沙漠壁画”便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对沙漠壁画的发现,是近代出现的事。
1850 年,德国青年探险家巴尔斯来到这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驼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由于缺乏考古知识,当时他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1933 年,法国骆驼骑兵队来到沙漠,偶然在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都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法国布莱昂少尉将此消息公布于世,立刻引起了世人注意.欧美一些考古学家、考察队纷至沓来.1956 年,亨利·罗特率法国探险队在沙漠中发现了1 万件壁画.翌年,将总面积约合11.6 万平方英尺的壁画复制品及照片带回巴黎,一时成为轰动世界的奇闻。
在沙漠中还发掘出了100 多个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从发掘出的大量文物来看,大约距今一万年至4000 多年前,撒哈拉是大草原、草木茂盛的绿洲.当时有很多部落或民族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其主要特征是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和陶器的制造.壁画中还有撒哈拉文字和提斐那文字,说明当时的文化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壁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相当复杂,内容丰富多彩.从笔画来看,较粗犷朴实,它是把台地上的红岩石磨成粉末,加水作颜料冷制而成的,由于颜料水份充分地渗入岩壁内,与岩壁的长久接触引起了化学性变化,溶为一体.因而画面的鲜明度能保持很多时间,经几千年的风吹日晒而颜色至今仍鲜艳夺目。
从人物的形象特征看,有的像雄壮的武士,手持长矛、圆盾,乘坐在战车上迅猛飞驰,表现了战士出征的场面;有的手持弓箭,身材魁梧,高达一百零八米,表现了用弓箭射击鹿子和狩猎野牛的场面.从内容上分析,当时人们之间是经常发生战争的;战士们以战争作为自己的职业;狩猎在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
人像中,有些身缠腰布、头戴小帽;有些人不带武器,象是敲击乐器的样子;有些似作献物状,像是欢迎“天神”的降临,作祭神的象征性写照;有些人像均作翩翩起舞的姿势。
很可能当时人们很喜欢在战争、狩猎、舞蹈和祭祀前后作画于岩壁上,借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或者用画来鼓舞情绪,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非洲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壁画中的动物,马的数量最多.一些学者推论,几千年前,撒哈拉还是大草原,因为草、水是大批马匹生存的自然环境.描绘水牛形象的壁画之多,也可以证明是大草原.此外,还有驼鸟、大象、羚羊、长颈鹿等.形象生动,神态逼真。
骆驼——“沙漠之舟”的壁画,只在极少数地区才有发现,而且根据碳14 的测定,这些骆驼形象的壁画都是后期的作品.在前期的壁画中,没有骆驼的形象.当成为沙漠后,约在公元前400 年至公元前300 年左右,骆驼才从西亚来到撒哈拉,这正是罗马共和国的疆土扩拓的时期。
一些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考证,在距今约三四千年前,撒哈拉原是湖泊、草原之地.约六千多年前,曾是高温和多雨期,以塔西利台地为起点,北到突尼斯洼地,南到基多湖畔,构成了庞大的西北水路网.多雨期使台地出现了许多积水池,各式各样的动植物,就繁殖起来,高度发达的撒哈拉文化曾昌盛一时。
有些学者认为,公元前5000 年——公元前35000 年左右,在撒哈拉草原居住着很多狩猎或游牧部落,公元前3500 年——公元前2000 年左右,是骑乘时代即马的时代;公元前400 年——公元300 年左右,随着气候变化,此时是撒哈拉的骆驼时代,昔日的大草原变成了大沙漠。
但这仅是部分学者的推论,目前尚难以断定是否正确.是谁又是在什么年代创造了这些瑰丽的沙漠壁画? 刻画巨画的目的又是什么等等问题,依然困惑着人们,有待将来确证.(司马俊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