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山川名胜-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谁盗掘了“关中十八陵”?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杜甫《秋兴八首》之六云: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唐太宗李世民《帝京篇》吟: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他的孙子唐中宗李显也称秦川是“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人们习惯地称呼陕西省境内渭河两岸富饶土地为“八百里秦川”,实际上指的就是关中平原,或关中盆地,简称“关中”.此名早在战国时已见诸史籍,司马迁在《史记》中则大量地使用了这个名词.“关中”西起宝鸡,东到潼关,约800 余里,两岸土质肥沃,田畴如画,交通四通八达,故为历代唐帝所重,成了唐王朝的政治中心,也成了唐代帝王的陵寝要地.著名的“唐十八陵”或“关中十八陵”就座落于此,乃为唐18 个皇帝的陵墓。

全陵分布在陕西省关中的6 个县内,自西而东为: 乾县的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唐僖宗的靖陵,礼泉的唐太宗昭陵、唐肃宗的建陵,泾阳的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贞陵,三原的唐高祖献陵、唐敬宗庄陵、唐武宗端陵,富平的唐中宗定陵、唐代宗元陵、唐顺宗丰陵、唐文宗章陵、唐懿宗简陵,蒲城的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宪宗景陵、唐穆宗光陵.陵园平面布局自乾陵开始形成定制,有内外两重城,四面设门.门外有华表、石兽、石人等石刻,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之珍品.陵墓原来巍峨的阙楼已不复存在;更令人遗憾的是,“关中十八陵”除乾陵幸免于难外,据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专家的考证,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盗掘.而乾陵未遭盗掘的理由有两条:(1)古书证明乾陵没有遇盗.如《新五代史》载: “……唯乾陵风雨不可发”等.(2)1960年,中国考古界在组织文物工作者重点勘察乾陵时,未曾发现盗洞.那末,在中国历史上,谁盗掘了“关中十八陵”呢? 据历史记载,这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1.朱泚盗陵说.其论据主要有两条:(1)唐德宗曾在一份诏书中说过: “朱泚反易天常,盗窃名器,暴犯陵寝.”若朱泚不曾盗陵,德宗断不会如此愤然.(2)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和专门记录朱泚之乱的《奉天录》在叙述朱泚进攻奉天城时,也说: “斩乾陵松柏,以夜继昼”,“据乾陵作乐,下瞰城中,词多侮慢.”朱泚本为唐臣,泾原兵变、德宗出走奉天后,即自称为帝,走上了反唐的道路.据此,有的学者提出了异议: 如果说朱泚曾盗过唐陵,只能在他称帝以后才有可能.但分析朱泚称帝以后的情况,他不可能盗掘唐陵.因为: ①朱泚缺乏盗陵的动机.有人向他建议说,“陛下既受命,唐之陵庙不宜复存.”可朱泚的回答是: “朕尝北面事唐,岂忍为此! ”②没有盗掘陵墓的必要.大多数盗陵者皆为财宝而来,而朱泚既据京师,不胜其富,府库之宝亦可取之不尽,何必有求于皇陵呢? ! ③没有盗陵的机会.朱泚称帝不久,即督师西进,与唐军交战于奉天,不久兵败而逃归长安,根本无盗陵的时机.所以,德宗“盗窃名器”之言是朱泚自称皇帝而言的;至于“暴犯陵寝”仅仅是指朱泚砍伐乾陵树木、移帐陵寝的不敬行为而已.所以,朱泚盗陵不可信。

2.黄巢盗陵说.理由是: 义军领袖黄巢在退出长安城后,高骈在写给唐僖宗的奏章中,曾说到“今则园陵开毁”.这一观点被不少描述农民起义的著作所引用,并说,这是以黄巢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仇恨.自然,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提出了反驳的证据.①高骈的奏章是他在丢失兵权的情况下命门客顾云代笔所写的,其实他们都在淮南,对关中之事并不十分了解.又据《旧唐书·高骈传》载,僖宗后令郑败复诏高骈,指责他“指陈过当”.故高骈之言,恐有失言之处.②新旧《唐书》僖宗纪、黄巢传和《资治通鉴》中都没有黄巢盗陵之说.黄巢退出关中后,天下行营兵马都监杨复光在写给唐僖宗的告捷书中,列数黄巢“罪恶”,也未提及盗陵事.③当时农民起义军缺少的是食物,而唐陵中不会有这些东西,说义军盗掘唐陵,于理不通.④如果黄巢当时真的盗了唐陵,那唐僖宗在镇压了起义军后,必定要下令予以修复.可事实上僖宗只下了一道《修奉太庙制》,并没有颁发修复陵寝的诏书.可见,说黄巢盗了唐陵,亦无真凭实据。

3.温韬盗陵说.此说的根据在于: ①《旧五代史·温韬传》载: “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②《资治通鉴》卷二六七载: “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嵯峨山,暴掠雍州诸县,唐帝诸陵发之殆遍.”③《新五代史·温韬传》载: “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史载,温韬年轻时聚众为盗,占据华原.乾化元年(911 年),被歧王李茂贞募为“假子”,改名李彦韬,被任命为义胜军节度使,统耀、鼎二州.均王贞明元年(915 年)降于后梁.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 年),温又降于后唐;后唐大臣郭崇韬说他是劫陵贼,要求庄宗将他处死,但温贿赂了刘皇后和权贵伶官,非但未被处死,反而得留旧镇.直到明宗即位之后,始被流放德州,继而赐死.有的学者从分析温韬的辖地入手,认为如果说温韬盗了唐陵,只是部分而已,并不是全部.据分析,温韬的直辖区域始终未超出义胜军的范围,而义胜军只辖耀、鼎二州.此外,乾州的礼泉、奉天是李茂贞的地盘,因温韬是李之假子.故也可算在其势力范围之内.从唐陵的分布情况来看,只有蒲城的4 座唐陵似乎不在温韬的范围内.如果说除此之外的另14 座唐陵被温韬盗掘了的话,也不足17 座.所以说,认为17 座唐陵被盗而乾陵幸免的看法是缺乏说服力的.再说,乾县的乾陵严格来说,似应不统计在内,更何况温韬只是“发之殆遍”,并没有发完.据《宋会要》记载,北宋建立后,太祖赵匡胤决定修复前代帝王陵寝.为此,诏令州县检查历代帝王陵寝的存废情况,结果得知有28 座帝王陵墓在动乱中被盗,其中有“关中十八陵”中的12 座,即献陵、端陵、昭陵、定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章陵、贞陵、简陵、靖陵.这个结果应该说是较可靠的.又据考证,自从太祖大规模修复诸帝陵寝后,保护帝王陵墓的诏书屡著于令典,而盗掘唐陵的文字却不见于史书记载.所以说,到目前为止,“关中十八陵”中献、端、昭、定、建、元、崇、丰、章、贞、简、靖12 座皇陵已被盗,而乾、庄、桥、泰、景、光6 座唐陵未曾被盗。

诚然,由于历代古书对“关中十八陵”的被盗记载叙之不详,有的虽有记载却难免有疏漏之处.所以,一些具体问题至今尚未明了,还须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俞奭勋)

下页:“沙漠壁画”究竟何人所作?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