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千秋功罪-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康熙皇帝是病死还是被鸩毒而死?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十月,69 岁的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他偶感身体不适,即命驾返回京师西郊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憩,不料病情日渐加剧,延至十一月十三日晚上溘然长逝.当夜,遗体送还紫禁城,安放在乾清宫,十四日大殓.二十日,文武百官奉皇四子胤禛登极,是为雍正.迫谥玄烨为仁皇帝,庙号圣祖。

康熙帝是清朝第二个皇帝,君临天下61 年,正是清初的隆盛时期,封建的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一个新的顶点.他的逝世和雍正继承皇位,不但是当时震撼全国的重大事件.而且由此产生了许多传说和怀疑,诸如: 康熙是怎么死的? 是因病寿终正寝还是被人鸩毒而死? 雍正是怎样登上皇帝宝座的? 他是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吗? 的确,宫禁事秘,传闻多误,这一团历史的疑云至今还没有揭开,理所当然地成为清史研究者着力探讨的一个课题。

康熙有子35 人,女20 人.在诸皇子中,胤禔最长,但不是嫡出.嫡出最长者为胤礽,康熙十四年被立为皇太子,准备日后继承大统.清代自太祖以来皆不预立储位.太祖曾说: “有德者即登大位.”清代之立太子自此开其端.胤礽立为皇太子以后,康熙选派大学士张英、儒臣熊赐履等教之,南巡北狩,都随驾从行.康熙三十五年,御驾亲征噶尔丹于漠北,皇太子在京留守,得了狂疾.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在布尔哈苏台行围时,召集诸大臣宣布废立,将胤礽幽禁咸安宫.这是第一次废太子.这时,太子兄胤禔为直郡王,弟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都是贝勒,各结党引类,觊觎储位,皇太子废立后,更加植党暗争.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念储位不定,他日必定引起动乱,而废太子胤礽病情略有好转,便又立胤礽为皇太子.没有很久,皇太子狂疾复发,至康熙五十一年不得已仍废黜禁锢,从此再也不提建储的事,但诸皇太子夺嫡之争益加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死了.他是怎么死的,不能不涉及诸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

王先谦的《东华录》说,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玄烨到南苑行围,十一月初七日身体不适,返回畅春园,十三日病情加剧,命速召皇四子胤禛前来;又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嘱咐: “皇四子人品贵重,……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禛随即赶来,不久康熙晏驾,胤禛即位,从记述的情况来看,康熙帝是因病逝世,胤禛是奉遗命即皇帝位。

雍正朝编纂的《大义觉迷录》,其中湖南人曾静的供词指出,康熙是被毒死的,凶手就是胤禛.他说: “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这是当时社会上俚俗流言的反映.但同样成书于雍正年间的萧奭的《永宪录》则另有一说,称康熙病危时“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用这一含蓄的叙事说明胤禛继位的合法性.可是根据《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这一串念珠原不是昭示帝位谁属的信物,恰恰相反,它是康熙弥留之际用来泄愤的“武器”.它述称;康熙垂危时,众多的皇子都不在身边,只有胤禛一人随侍在侧.老皇帝从昏迷中苏醒,他想宣召朝廷重臣入宫托付后事,可是没有一人前来,心知有变,气恼之下,取下手腕上的一串玉念珠朝胤禛掷去,没有击中,胤禛假意跪下谢罪.不久深宫传出消息,康熙“龙驭上宾”.这些记载,或此或彼,使人感到扑朔迷离。

清史研究者对这个问题也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30 年代初,清史研究的第一位开拓者孟森认为,康熙当时的病势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无疑”,“参汤一碗之说,……至少不能无同等之嫌疑也.”而隆科多身任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掌握警跸中的武装力量,和年羹尧为川陕总督,以封疆大吏支持胤禛,都是这一事件的“机括所在”.(见《明清史论著集刊》下册)

王钟翰在解放前写成的《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和孟森的看法一致,他并且引用意大利人马国贤身临其境目击其事的记载: “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近年来,随着清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两种不见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康熙是被毒死无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许曾重撰文说,西征之役即将结束时,胤禵返京即位几成定局,胤禛因此采取断然手段.十一月十二日晚,在严密控制畅春园的情况下;隆科多在食品中放入毒药,致使康熙死去.(见《清史论丛》第4 辑)

另一种意见认为,康熙是久病缠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症状导致死亡.南开大学历史系冯尔康的文章指出,康熙身边警卫森严,时有提防,不可能被人暗害.毒死之说是经不住推敲的.(见《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 年第3 期)看来还需要对现有史料进行全面综合与比较,通盘考察,加强分析,去伪存真,才能揭开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芷青)

下页:太平天国失败后有多少人流亡海外?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