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民族宗教-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古印度僧服是怎样的?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古印度僧装,大都从佛经而来,但古印度特重记忆,讲究口口相传,虽有三次佛经大结集,但都限于讽诵,没有成书,一直到第四次结集,才出现贝叶经书,此时距佛陀逝世已达500 年,所以有关僧装情况,存在多种传说而无法弄清。

在僧装的样式上,一般地说,有三衣、五衣和粪扫衣三种说法.所为三衣,即是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总称袈裟,是佛陀在世时所制定的.安陀会译言中着衣,是五条布缝缀成的衬衣,又称“五衣”.郁多罗僧译言上衣,《慧琳音义》十五曰: 梵语僧衣也,即七条袈裟,是三衣中之常服也,又名“七衣”.僧伽黎译言聚时衣,《西域记》说,是大众集会或外出时表威严穿着的大衣,有三品不同,由9 条以至25 条布缝缀而成,又名“祖衣”.三衣皆为方形,每一条布又要由一长一短(五衣)、二长一短(七衣)或三长一短(大衣)的布块所合成,这种样式叫“田相”;言其如同田间畦陇的形状,表示僧众可为众生作福田。

另一种说法是五衣,实际上是上述三衣之外另加上僧祗支和涅槃僧.僧祗支是覆肩衣,作为三衣的内衬,《有部百一羯磨》十曰: “即是掩腋衣也,古名覆髆,长盖右肩,定匪真仪,向使掩右腋而交搭左肩,即是全同佛制”,是一种长方形的衣片,袈裟的下挂,袈裟直着于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挂.涅槃僧是裙子,《行事钞》说: “僧祗支于佛前自着内衣”,又《大唐西域记》卷二说: “沙门法服唯有三衣及僧却崎、泥缚些那(僧祗支和涅槃僧的异译).三衣裁制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可叶有大小,僧却崎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泥缚些那无带袢,其将服也集衣为,束带以絛,则诸部各异,色亦黄赤不同”。

粪扫衣又曰衲衣,《实用佛学辞典》说: 火烧牛嚼鼠啮死人衣月水衣等,天竺之人,弃之于巷野,与拭粪之秽物同,故名粪扫衣,浣洗缝治之而着于外也,又补纳粪扫之衣而着用之,故亦名衲衣,比丘着此粪扫衣,不更用檀越五施衣,为十二头陀行之一.粪扫衣功德,在于离贪着。

在大乘佛典中,三衣或五衣的制作,有一定的标准,(一)颜色不准用上色或纯色,(二)凡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美观,称之为“坏色”或“点净”,其作用是避免贪图享受.在僧衣的颜色上,佛陀规定用十种色彩,即是一泥、二陀婆树皮、三婆陀树皮、四非草、五乾陀、六胡桃根、七阿摩勒叶、八佉陀树皮、九施设婆树皮、十种种杂和用染.其中所说陀婆树皮等均系古印度植物,有些已不可考查。

但在《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八中说: 衣不得用黄赤青黑白五大色.又有纯色,如黄蓝、郁金、落沙、青黛及一切青者不得着用,绀黑青作衣也不许用,只可用皂、木兰作衣.非纯青、浅青及碧青许作衣里,赤黄白色不纯大的也许作衣里用.紫草、蘖皮、蘖皮、地黄、红绯、黄栌木都是不如法色.在《五分律》卷二十中说: 不听着纯青黄赤白色衣,而黑色是产母所着,也不准用.又《摩诃僧祗律》卷二十八中说: “比丘不听着上色衣,上色者,丘佉染、迦弥遮染、俱毗婆染、勒叉染、卢陀罗染、真绯染、郁金染、红蓝染、青染、皂色、华色,一切上色不听”.丘佉等今也不可知悉为何物.以上诸经所说,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原则,即不可用鲜艳色彩染制僧衣。

但是,也有典籍所载与上述说法有绝然不同之处的.如《魏志》卷三十,裴注中引用《西戎传》说: “浮屠,太子也,父曰屠头邪,母云莫邪,浮屠身服色黄”.浮屠即佛陀,指释迦牟尼,屠头邪即佛父净饭王,莫邪是佛母摩耶夫人,这里的佛陀身穿禁用的黄色僧衣.又《大唐西域记》卷二中说: “那揭罗蜀国有释迦如来的僧伽胝袈裟,是细毡所作,色黄赤”,黄赤也是佛陀禁用的.此外《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九叙述佛陀姨母偕同五百妇女出家经过,她们也是身穿赤色僧伽胝衣,而赤色也是违法的.类似记载在其他典籍中还有,《大唐西域记》卷一中说;梵衍那国的阿傩弟子商诺迦缚娑的九条憎伽胝衣是绛赤色的,《善见律毗婆沙》卷二中也说阿育王时末阐提大德身穿赤衣,在阿罗婆楼池水上飞行.从这些援引事例来看,似乎黄色、黄赤色、赤色、绛赤诸色还是可以用来染制僧衣的,诸书所说,自相矛盾,时至今天,已达二千多年,孰是孰非,难以断定,恐是存疑千古的了。

后汉安世高所译《大比丘三千威仪》中所说的袈裟颜色更与前说迥异,该书中说: 佛灭后二百年,部派分裂,在教理上分为二十部,在戒律上分为五部,各自制定不同颜色的僧装,如萨和多部着绛袈裟,昙无德部着皂袈裟,迦叶维部着木兰袈裟,弥沙塞部着青袈裟,摩诃僧祗部着黄袈裟.《舍利弗问经》更说,在上述五部中,可以通用赤色袈裟,除了皂色和木兰色以外,绛、青、黄三种颜色都是佛陀禁用的,但这几个部派竟然公开规定作为本部派僧装的颜色,实在是无法明了其用意.到底古印度的僧装是什么样子的,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考证.(董健身)

下页:数字“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