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历史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千秋功过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武则天在位13 年,以参政算起,前后近50 年.她作为一代女帝,其功过是非,自然是人们议论的焦点,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她自立为帝后,是勇担重任,还是利欲熏心?武则天废唐改周,自尊女帝,有些人认为是因为她的魄力与才能.当时的情况是: 高宗无能,中宗昏庸,睿宗病弱,武则天以她杰出的才能,掌管着兵马大权,治国安邦,没有她,唐王朝是难以为继的.武则天称帝,是顺应历史潮流,武则天一直心向唐室.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武承嗣多次想当太子,都被她严词拒绝,她始终坚持立唐李宗室为太子,因而也就谈不上野心。

也有人认为,武则天称帝,只是她个人野心与权欲的暴露.实际上,她从来没有交实权給她的儿子,怎知他们昏庸、无能?她从进入朝廷起,就使用极残忍的手段开展夺权斗争,怎说她没有政治野心?她杀皇后,杀淑妃,杀儿子,杀女儿,杀孙儿、孙女,杀宫室,杀旧臣,杀得天昏地暗、万马齐喑.李唐的宗室后代几乎被斩尽杀绝,然后,她踏上他们尸骨垒起的宝座,怎说她是心向唐室?事实上,武氏集团只是她权力天平上的一颗砝码,她既不为"武",也不为"李",她是个极端个人主义者,她为的只是自己.宫闱斗争,乃至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历朝都有,只不过武后以她特有的机敏和阴毒,开展得更为残忍罢了,这种斗争,并不包括改革与反改革的内容,因而也没丝毫的进步意义。

(二)用人的优劣.有人认为: 武则天的确在"唯才是举"上做过贡献.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自举""武举""试官",等举措,使揽才之门大开,只要有真才能,能实干,即可委以重任,如姚元崇、狄仁杰、裴行俭、徐有功、李昭德等.正是有这一批文臣武将,唐王朝才得以继承和发展。

有人也认为,武则天任人唯亲,如武氏一族,并无真有才干之人,皆因血缘关系被封爵升官.而且,武则天为铲除异已,任用了許多酷吏,如来俊臣、万国政、索元礼、周兴,并屡获升迁.相反的,先朝名臣名将,偶有猜忌,即驱杀殆尽,这不是什么"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为我所用,顺之则存,逆之则亡"的路线.即如姚文崇、狄仁杰等人之所以能够保全,也只是因为在主要方面能顺其所欲、为其所用罢了。

社会是否发展?有人认为,武则天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使经济不断发展.武则天执政前的贞观末年,全国人口只有380 万户,而她死时,已达到615 万户,没有安定的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有人则认为,尽管武则天颂布过重視农业的诏令,而实际上没有付诸实施.高宗在世时,一方面是贞观之治的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是她的行为还受着宫室元老、社会舆论的制約,社会经济尚能向前发展; 而一旦即位之后,她把大量的精力用于诛杀异己及迷信活动,浪费奢侈,实则是激化了社会矛盾,延缓了经济发展,在她当政时期,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统一.唐初经济发展呈马鞍形,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武则天执政时期,正处于最低点,哪里说得上社会发展?

孰是孰非,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也許,正因为如此,她才下定决心,立下那块不著一词而又耐人寻味的"无字碑"吧!

下页:秦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