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老庄思想 < 传统文化 :当前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来源: 作者: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只与道相合,其他的都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什么善啊,恶啊,这些都是人为的观念,通通不管,不去分别,不去关注。

时间也是个人为的观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比如你等待的时候就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你处于享乐中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少林寺面壁静修了九年,一般人觉得这时间很久了,而在达摩看来不过一瞬而已。

空间也是个人为的观念。比如你住惯了100平米的房子,让你再住60平米的房子就会觉得很狭小,但让一个住惯了20平米房子的人住进去,同样的空间,就会觉得很宽敞。

有一个心理学的故事说,有这么一家人,六口人共住一个不大的住所,主人常常很烦躁。有段时间,他实在受不了了,就去找心理专家咨询,说自己快疯了,再也无法忍受在那样拥挤的环境里生活了。心理专家问他,你愿意接受我的任何建议吗?那个主人说愿意。心理专家说,很好。那你回去就把自家养的那两头猪和一条驴牵到屋里,与全家人同住。一周后再来找我吧。那人惊呆了,说,这样我会死的。现在我已经受不了了。心理专家说,你不会死的,去做吧,一周后再来见我。

一周后,那个人带着满身的臭气和十分沮丧的痛苦表情去见心理专家。心理专家问他有何感受?他说,我真的要死了,我一分钟也不想活了。心理专家说,别急,你的问题就要解决了。现在你回去把那两头猪和一条驴从屋里牵出去,然后再把家里收拾干净就可以了。那人听了心理专家的话,赶紧跑回家,牵出了家里的猪和驴,把房间彻底地打扫了一遍,立即感觉到家里很宽大,也很清新。

其实世间的一切无不是我们观念的产物,老子告诉我们,善、恶,美、丑,好、坏,本来都没有,它们都是我们妄想的结果。而去除妄想,回归道体就是修行人要去做的事情。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如果不认识“道”,不亲近“道”,那就很容易出现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别人喜欢的你也喜欢,别人恐惧的你也恐惧。这样就会无边无际,没有个尽头。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所以,世人忙忙碌碌,好像很享受,好像很风光。殊不知,追来逐去,都是如幻如露,过眼云烟,虚空一场。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老子说,我知道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名利权贵,都是些假象,都是虚幻,所以,我独自保持淡泊,一无拥有,连念头也不生。浑沌得就像是婴儿不知道自己是婴儿。我拖着身体在世上走,但要到哪里去?完全不知道,已经“忘我”了,也“无我”了。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世人都在追求拥有,而我独独追求放下。我无执,所以我无失,我是不是很傻啊?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恍兮其若海,寂兮其若无所止。

老子说,世人似乎都很明白,对万物的分别都很清楚,道理都懂,我就像个傻子,恍惚犹如大海,守一个“静”字,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寂,就是静,就是空。这里一个“寂”字,说出了一切修道人(包括学佛者)的最终追求,也说出了一切万象的终极归属。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世人都希望占有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我偏偏要以无为有,漫无边际地畅游以求无用。我不同于人,但合于天,只仰依那造养天地的大道。

本章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得道之人和世俗之人的对立、差异,反映出了得道人淡泊宁静、与世无争、无为自在、悠闲旷达的崇高境界。

下页: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