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老庄思想 < 传统文化 :当前
庄子逍遥游谈道家思想
来源: 作者:

中国人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道家思想主张消极避世;儒家思想讲求的是人的社 会存在价值,而道家思想讲求的是个体生命的人生理想;儒家思想要求人们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而道家思想更加鼓励人们追寻心灵的自由。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在中国人的内心中交替作用着,道与儒相抗衡、相补充,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哲学与艺术。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意义都十分深远广泛。其作品想像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善于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哲理的意味,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正确理解《逍遥游》的主旨是把握庄子其人其书的一个关键。庄子在《逍遥游》中告诉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逍遥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但庄子在《逍遥游》中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种生命的引导,无论我们从哪个层面解读,也都可以把《逍遥游》中的点点滴滴转化为今天的生活态度。庄子在《逍遥游》中向我们传递的逍遥游精神,或许会给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某些启示。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以“消极逃避”、“虚无主义”等词汇来形容道家的人生哲学,其实这里有一些误解,只要我们深入了解道家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就不会这样草率地得出结论。道家是在以一种特有的方式维护自己心灵的净土: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蔑视礼法和权贵,不与统治阶级合作,以追求内心的调和。而庄子的退隐也不单单是为了逃避无法改变的黑暗现实,不单单是为了避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以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一个动荡不安而又积极有为的时代。虽然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悲愤与绝望。虽然“清静无为”、“顺于自然”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庄子的“无为”是指“上必无为,下必有为”,这种“下必有为”,即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庄子在《逍遥游》中对“人为物役”的现实发出强烈抗议,要求回归自然,向我们提出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要超越现实,任其逍遥遨游。而“逍遥游”中的“游”就告诉我们要在世界上超乎功利、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追求人生的真实自我。《逍遥游》中讲到的“至人”“神人”“真人”都是以个体生命为本位的人生理想,这是庄子心中的理想世界。庄子的《逍遥游》开篇就酝酿了一个庞大恢弘的背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由鲲而鹏,由北冥而南冥,气势磅礴,意境恢弘。作为庄子“至人”理想人格化身的象征——鲲,自然而然地生长,无拘无束地畅游于天地之间,而鲲不满足于北冥的空间,有种超越自我的生命冲动。鲲转化为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这种不一味地顺应眼前的生活环境而追求更加宽阔的生活空间、追求更大的自由所表现出的生命活力,恰恰是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

庄子的自我价值取向还体现在他主张的“无用之用”和“巧用”上。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与惠施的两段对话阐述了关于“无用之用”和“巧用”的观点。惠施对庄子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说惠施原来不会使用大的东西。庄子随即讲了一个故事说明事物的用处是多方面的:“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则所用之异也。”庄子指出:“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於庄子在《逍遥游》中体现的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表现在:以生命为首要自我价值,以“无用之用”和“巧用”来体现自我价值,去实现自我。

下页:庄子是怎样理解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