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外国名曲欣赏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
类别:影音娱乐 专题:名歌名曲

贝多芬

[作品简介]

小步舞曲原为法国民间舞曲,十七世纪中叶起在欧洲各国宫廷中流行.最初是一种单二部曲式结构的乐曲,后来,法国十七世纪著名作曲家吕利,将两首小步舞曲联在一起,在最后重复再现第一首,其第二首以三重奏形式演奏,形成“中间部”,并因此被称为“三声中部”.这种三拍子的舞曲因受宫廷的影响,音乐风格崇尚典雅、庄重,速度不太快。

贝多芬创作的《G大调小步舞曲》具备上述特点,除作为钢琴曲外,还被改编为多种器乐独奏和管弦乐曲。

[欣赏提示]

乐曲为G大调、3/4拍子、小快板,复三部曲式.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每一部分皆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又各由四小节的两个乐句构成,因此全曲的乐句、乐段排列规整,呈典型的方整性结构.这正是属于典雅舞曲所应具备的特征之一.现将全曲主旋律附录于下:

乐曲的前十六小节为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共四个乐句构成,它们具有“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第一、二、四乐句的开始均用了相同的连续附点音符的节奏,而且第二乐句开始部分 (见上例□①) ,就是第一乐句开始部分旋律下方三度叠置的副旋律 (见上例□②) ,第四乐句 (见上例□⑤) 开始再现了第二乐句,然后变化结束,实际它就是第一乐句的副旋律 (比较上例□②与⑤) ,而将原主旋律移低八度变成了副旋律 (比较上例□④与□③) .作者运用素材的手法,达到了高超的地步.第三乐句处于“转”的位置,因此音乐节奏开始变得平稳,但又出现全曲的最高音,然后急转直下,达到了变化的要求,与前后乐句形成对比,并结束于上主音,即属音的属音,推动了音乐进行的动力,直到第四乐句结束于主音,使音乐完满终止。

中间部的两个乐段,每个乐段的两个乐句一气呵成,紧密连结,而且运用八分音符的连音和跳音相结合的奏法,曲调显得活泼,具有轻松愉快的情趣,与前后部分的典雅庄重形成鲜明对比.四个乐句的伴奏织体中,第一、二、四句基本相同,第三句为突出其“转”的情趣,运用了复调卡农手法处理,起到了变化对比的效果。

小步舞曲的第三部分虽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演奏时每一乐段不再反复,当熟悉的音调一贯到底重新出现时,听起来使人更觉得亲切悦耳。

下页:钢琴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