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名曲欣赏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独唱曲《松花江上》
类别:影音娱乐 专题:名歌名曲 ( 字号:   )

(张寒晖词)

张寒晖

[作者简介]

张寒晖 (1902—1946) 戏剧活动家、作曲家.原名张兰璞,河北定县人.父亲是清末革新派知识分子,小学教员.张寒晖从小即跟父亲学会演奏胡琴、琵琶等民族乐器,并受到父亲革新思想的影响.1919 年,张寒晖入保定高师附中读书,“五四”精神及新文化运动对他有很大的影响;1922 年考入北平人艺剧专学习表演艺术,成绩为全校之冠;1924 年回乡务农 (后教书) ;1925年再赴北京,考进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10 月参加共严生义青年团,不久转为正式党员,1929 年7 月毕业.此后曾在北京、定县、西安、凤翔等地当过教员,搞过民众文化工作及创办《老百姓报》等.1937 年在东北军政治部负责戏剧工作.后因受国民党反动派监视,1941 年8 月被迫离开西安到陕甘宁边区,任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1946 年3 月11 日,因长年劳累积疾而病逝.张寒晖的歌曲绝大部分都是自作词曲,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松花江上》,此外象《游击乐》、《去当兵》 (填词) 、《军民大生产》 (填词) 等在群众中也广为流传。

[作品简介]

《松花江上》约作于1936 年的下半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东北数省相继沦陷,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群众被迫流亡关内,他们渴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情绪也达到炽热的程度.这时,张寒晖在西安二中教书,不久又奉命到东北军里工作.当时呈现在西安街头的东北军官兵和大批来自东北逃亡者的惨痛景象,深深触动着他的心弦,他以极大的激情,创作了这支感人肺腑的悲歌.关于此歌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以上仅不过是传说中之一种.至于作者写此歌的情况,也有一些传说,如张寒晖的友人回忆: “他是噙着眼泪去写的.”张寒晖的同学姚一征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 “……我记得当他唱到‘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时,两个人都以泪洗面了;以后简直是字字血泪.唱到‘爹娘啊’时,他竟呜咽得唱不下去”.张寒晖自己也曾说过,他是把北方妇女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松花江上》的曲调的.由此可见张寒晖写作这首歌曲其目的就是要突出一个“悲”字,要人们流着眼泪去报仇,去夺回“可爱的故乡”.歌曲写成后,立即在东北军和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周恩来总理在1937年12 月31 日《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一文中写道: “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伤心的人断肠.”由此更可以看出,在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这首悲壮的歌曲曾经发挥了多么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在抗日战争初期,作曲家刘雪庵把他从上海到香港流亡途中所谱写的《离家》和《上前线》 (均为江陵词) 两首歌与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连在一起,题名为《流亡三部曲》,公开发表后,在全国广泛传唱,成为我国抗战歌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下页:歌曲:《新编“九一八”小调》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