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词)
赵元任
[作者简介]
赵元任 (1892—1982) 现代作曲家、世界著名语言学家.字宜重,原籍江苏常州.他1892 年生于天津.幼时就读于家乡私塾,1910 年,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官费留学生,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数学,得学士学位后转入哈佛大学,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0 年回国,任教于北京清华学校.后又赴法国研究语言学.1925 年,清华学校增办国学研究院,赵元任被聘为导师.1929 年又受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8 年再度出国讲学,从此全家定居美国.这期间,赵元任先后任夏威夷、耶鲁、哈佛、加州等大学教授,并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和东方学会会长,享有国际声誉。
赵元任的父亲擅长吹笛子,母亲精通昆曲,这使他从小即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音乐原本是赵元任的业余爱好,但由于他的天赋和努力钻研,终于使他在音乐创作上获得了可贵的成就.早在1914 年他就创作出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也是他第一首公开发表的作品.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曾选修和声学、对位法、作曲法及声乐,并坚持弹钢琴.此外,赵元任在语言学的研究、考察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民歌、民谣、民间音乐,深入了解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并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凡此种种,都为他的音乐创作打下了极为有利的基础.1922 年以后,他陆续写作音乐作品,影响较大的有《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劳动歌》、《西洋镜歌》、《上山》、《老天爷》、《呜呼! 三月一十八》、《扬子江撑船歌》及合唱《海韵》等。
赵元任虽然身居美国,但他对中国故乡是十分眷念的,他曾于1973 年、1981 年两次回国访问.1982 年2 月25 日在美国因心脏病逝世。
刘半农 (1891—1934) 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名复.我国“五四”时期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之兄.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积极投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当时重要刊物《新青年》的编辑之一.鲁迅曾说他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他在“五四”时期作有很多新诗,其中由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织布》、《听雨》及《呜呼! 三月一十八》等歌词,都是足以表达他反帝反封建和爱国热忱的上乘之作。
[作品简介]
赵元任是一位十分有才能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既有高度作曲技巧,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他在民族化的实践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民族化和声的尝试、民族民间音调的选取、在词曲结合上对声调与音韵特点的考究等等.尤为可贵的是他以“五四”爱国精神对待音乐创作,他的作品在题材和立意方面都具有较深的意境。
《教我如何不想他》作于1926 年,是“五四”以后在知识界流传很广的优秀歌曲之一.从歌词的直接含义上看,它可以被理解为一首爱情歌曲.但据赵元任1981 年回国访问时介绍,这首歌词是当年刘半农旅居英国伦敦时写的,有“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因此,他认为歌中的“他”字可以理解为“男的他、女的她,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赵元任的这番话可以帮助我们在演唱或欣赏这首歌曲时得到更深刻的启示和理解。
《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共分四段,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比拟,形象地揭示了歌中主人公丰富、真挚而又复杂的内心感情,洋溢着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操,表现了“五四”时期向往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情感.作曲家在深刻领会歌词含义的基础上,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作曲技能,使歌词更增添了光彩.半个多世纪来,这首歌曲一直传唱不衰,其根本原因也正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