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唱片世界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歌剧音乐的色彩大师
类别:影音娱乐 作者: ( 字号:   )

贾科莫·普契尼1858 年12 月22 日出生于意大利卢卡地方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宗教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所音乐学校的校长.童年时代的普契尼便已表现出异常的音乐才能.少年时他写过一些短小的经文歌,18 岁时创作过一首弥撒曲,19 岁时普契尼已成为圣·马蒂诺教堂唱诗班的指挥和管风琴师.通过这些实践,普契尼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父亲的早逝,普契尼家境日趋贫寒.有一次在邻近的比萨演出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普契尼不得不步行20 里往返观看演出.威尔第这部气势宏伟的歌剧激起了他的向往和热情,从此普契尼便立志要以音乐为其毕生的事业。

普契尼的母亲意识到普契尼的个人才华及未来的事业将远远超出家乡卢卡的范围,于是她节衣缩食省下来一些钱,再加上生活比较富裕的叔叔切鲁的资助和意大利王后玛格丽塔拨给的助学金,使普契尼得以于1880 年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开始时他的教师是著名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安东尼奥·巴齐尼,随后又从师于著名歌剧作曲家庞其埃里.1883 年普契尼在音乐学院参加毕业考试时写作了《随想交响曲》作为他的作曲毕业论文,这部作品第一次使普契尼的才华受到人们的注意.尽管当时普契尼热衷于纯器乐曲的创作和想成为一名交响乐作曲家,但他的老师庞其埃里却发现他具有着超乎寻常的戏剧才能,于是便极力劝说他尝试歌剧作曲 (以后创作的歌剧《埃德加》和《艺术家的生涯》都从《随想交响曲》中借用过音乐素材) .后来出版商松卓尼奥搞了一个独幕歌剧竞赛会,庞其埃里便亲自找人为普契尼撰写脚本.送去参赛的独幕歌剧《群妖围舞》在比赛中虽名落孙山 (第一名被玛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夺得) ,但很多人在听过之后仍认为这部歌剧有许多闪光之处.在朋友们的热情赞助下,经过修订,普契尼又将其发展为两幕歌剧并于1884 年的5 月在米兰上演,这次《群妖围舞》的演出获得了公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这部歌剧的演出成功,也引起了著名的音乐出版商里科尔第的注意,他很有远见地和普契尼签订了终生出版合同,这一举措使得普契尼日后不必在去为衣食而操劳,可专心从事作曲,另外普契尼的所有作品版权也都将归属于里科尔第的出版社。

1889 年普契尼的第二部歌剧《埃德加》在米兰上演,但由于剧情荒谬绝伦,首演惨败.此后虽于1892 年将原先的四幕做了适当的删节和修改并压缩成三幕再度公演,但观众的反映仍很冷淡,直到《曼侬·列斯科》的成功,才使普契尼彻底摆脱了精神上的阴影.1893 年,在当时年仅26 岁的托斯卡尼尼指挥下,于都灵皇家歌剧院首次上演了《曼侬·列斯科》,这部歌剧辉煌和巨大的成功,从此奠定了普契尼不可动摇的大师地位.此时普契尼的风格业已形成,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部接一部的杰作开始不断地涌现.首先是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又译: 《绣花女》和《波西米亚人》) ,在创作这部歌剧之前,里科尔第把两位年轻而有才华的歌剧脚本作者朱塞佩·贾科萨和路易基·伊利卡介绍给普契尼,于是他们便根据法国小说家亨利·缪尔杰的《穷艺术家的生活情景》编成了这部四幕歌剧.普契尼将这部歌剧的音乐写得优美抒情,极富感染力,因为普契尼早年在米兰曾经有过同剧中主人公一样的生活经历,所以就使得他对这部歌剧倍感亲切并投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精力.这部歌剧的诞生,使整个欧洲认为: 意大利歌剧界又升起了一颗璀璨的新星,威尔第有了继承人。

普契尼的又一部歌剧《托斯卡》于1900 年在罗马首次演出,这部歌剧是根据法国剧作家萨尔杜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托斯卡》和《艺术家的生涯》不同,它是一部情节剧,虽有些情节的描述过于离谱,但普契尼富有无限魅力和动人心弦的音乐却又使得离奇的情节变为可信,同时他还抓住歌剧中的一切抒情场面来发挥他比以前更为成熟的作曲技法与才能。

在普契尼的歌剧中,他特别偏爱《蝴蝶夫人》,这也许是因为这部歌剧最初公演曾险遭夭折.歌剧《蝴蝶夫人》是根据美国作家约翰·卢瑟·朗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普契尼在看过被改编成的话剧后,曾深深地为剧中生动的情节所感动,于是他便想将其写成歌剧并深信这部歌剧一定会取得成功.但事与愿违,当1904 年2 月17 日歌剧《蝴蝶夫人》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时却遭到惨败,当时观众大喝倒采,嘘声不断,闹得演出只得中途停演.普契尼为此很伤心也很失望,但他对此剧却从未失去信心,他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他个人对戏剧的处理以及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精练的缘故,也有观众审美欣赏口味的差异,于是普契尼便将《蝴蝶夫人》又进行了较大的删改.三个月后,修改过的《蝴蝶夫人》在意大利布雷西亚再度公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此普契尼的这部抒情歌剧便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盛演不衰的剧目之一.普契尼在这部歌剧中采用了日本民谣“樱花”的曲调作为歌剧的“背景”效果极佳,在这部歌剧中,普契尼突破了意大利歌剧创作中的一些羁绊,在创作中不是只单纯注重音乐旋律的优美流畅,而是将戏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刻划放在了首要地位,从而为普契尼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和拓宽了道路。

普契尼另一部以美国西部生活为题材的歌剧《西部女郎》于1910 年在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可是这部歌剧的成功却未能保持下去,原因是虽然戏剧内容与情节都很引人入胜,但在歌剧中其优美如歌的旋律却不多见.而普契尼最能打动人心弦的,则正是其音乐中的抒情性与旋律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7 年,普契尼又一部新作《燕子》在蒙特卡洛上演了,这部歌剧原先是奥地利的一家出版商委托普契尼创作的,这位出版商希望普契尼能将此剧写成一部维也纳式的,也就是像约翰·施特劳斯式的轻歌剧,由于普契尼不喜欢轻歌剧这种形式,最终完稿时,它还是被写成了一部意大利正歌剧.这部歌剧的音乐性质是轻松的,常常采用圆舞曲的节奏并充满了美妙动人的旋律。

普契尼的“三连剧”《外套》、《修女安杰利卡》、《姜尼·斯基基》于1918 年在纽约首演,这是三部风格各异的独幕歌剧.《外套》起初不太受人欢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也取得了应有的地位与重视,因为它最能体现普契尼创作中的“真实主义”风格与特点.《修女安杰利卡》这部歌剧一直没有广泛流行,只有其中安杰利卡演唱的一首咏叹调“没有妈妈”非常著名,并经常在音乐会舞台上演出.与前两部相比,《姜尼·斯基基》这部喜歌剧却是一上演便马上获得了成功.姜尼·斯基基是一个历史人物,意大利伟大的诗人但丁曾在其《神曲》中的《地狱篇》第三十曲中提到过他,但丁的诗篇对普契尼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姜尼·斯基基》表现出普契尼创作特征的另一方面,即欢快泼辣与尖刻的讽刺,在这方面他受到了威尔第《福斯塔夫》的启示.这部歌剧虽未能取得像他早期歌剧那样的巨大成功,但它却显示出了普契尼炉火纯青的创作技巧。

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是根据意大利童话剧作家卡洛·戈齐的童话剧改编而成的《图兰多特》,这部歌剧描写的是发生在中国古代北京的一个荒诞故事.普契尼由于对这部歌剧的情节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不愿意把残忍而又美丽的中国公主写成是一个头脑单纯的女人,而希望把她塑造成有一天也会渴望“爱情”的女人.由于普契尼对自己的写作质量要求很高,所以这部歌剧的创作进程很不顺利,前后用了约四年的时间,就在《图兰多特》即将完成之际,普契尼感到喉部极度不适,经医生诊断为咽喉癌,需要立即到布鲁塞尔去进行手术治疗,于是普契尼便将歌剧中最后的二重唱部分的未完成谱稿也一并带去,准备在住院期间将其全部完成.手术是成功的,但由于普契尼的心脏支持不住,这位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于1924 年11 月29 日逝世.《图兰多特》的未完成部分后来由作曲家的学生弗兰克·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生前留下的底稿和创作札记续写完成。

三幕歌剧《图兰多特》于1926 年4 月5 日,在普契尼的朋友,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指挥下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举行首演,当歌剧演出到第三幕时,剧中人物柳儿唱完咏叹调“爱情比钢铁还要坚强”后,托斯卡尼尼放下了指挥棒,他示意乐队停止演奏,然后缓慢地转过身,面对全场愕然的观众沉痛地说道: “歌剧到此结束,伟大的作曲家普契尼写到这里,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死亡比艺术更有力量”.当托斯卡尼尼说这几句话时,心情十分激动,两眼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此后他蹒跚的离开了指挥台.听众没有鼓掌,而是默默无言地走出了剧院大厅。

普契尼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都带有着很浓厚的个人风格及特点,强烈的感情、鲜明的个性、轰动的舞台效果、富于地方色彩的音乐及贯穿始终的戏剧发展,这些特点在普契尼的歌剧中永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普契尼的真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他能从质朴平凡的市民生活中找到最激动人心的情节,他不像威尔第那样在作品中表现的人物都是达官显贵或没落的贵族,普契尼带着一种人文主义的同情之心,竭尽全力地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压迫的小人物及贫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普契尼的创作虽然受到不同流派的影响,但他从未脱离开民族传统,而且也从来不放弃自己的创作个性及风格,他的音乐旋律总是那么优美动人,如果说威尔第是一位伟大的戏剧作曲家的话,那么普契尼则是一位出神入画的音乐色彩大师。

下页:卡尔·伯姆与理查·施特劳斯的友谊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