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唱片世界 < 影视戏剧 < 休闲娱乐 :当前 
带你走进交响乐队
类别:影音娱乐 作者:

英国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布里顿,将他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奉献给了音乐事业.他不但努力创作,同时也致力于音乐的教育与普及工作,布里顿是本世纪音乐园地中一位辛勤的播种者.布里顿曾说: 使人民愉悦是一件好事,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将鞠躬尽瘁致力于此,将来自有后人。

本杰明·布里顿1913 年11 月22 日出生于英国的洛斯托夫特.父亲是位牙科医生,母亲是业余歌手,双亲都非常喜爱音乐.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布里顿幼年时即表现出对音乐的特殊敏感性.他五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并尝试作曲,十岁时师从艾尔斯顿夫人学习中音提琴,后由其推荐随英国著名作曲家布里奇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布里奇是一位对布里顿影响很深的人道主义者.由于布里顿受到布里奇的启蒙和系统训练,因而他觉得在皇家音乐学院那种循规蹈矩和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激励和唤起他的理想与创作欲望.于是,他便在广泛地研究古典及近现代作曲家的作曲技法同时,也开始探找和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作道路。

1936 年布里顿与英国邮政总局电影组合作,为当时最著名的纪录影片之一《夜邮》创作配乐.与此同时,他的一些重要的管弦乐作品又相继告成.1945 年,歌剧《彼得·格林姆斯》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这一系列辉煌灿烂的成就,使布里顿得以跻身于20 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行列。

布里顿的作品丰富多彩,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且数量浩大.他既能在作品中写出现代的、不协和的音乐,又同时能在音乐中体现出中世纪的氛围,他既能写一些华美壮丽气势恢宏的史诗作品,又能以一种最简朴单纯的富于人性魅力的笔触来刻画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他还能在大型的合唱作品中构筑起极其繁杂的复调结构.总之,布里顿的作品,不管他选择什么形式或使用什么创作手法,都能做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由于布里顿对20 世纪音乐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52 年他被授予“荣誉之友”的称号,1964 年获得阿斯本音乐奖,1976 年被授予男爵爵位,并获得英国上议院终生议员称号.1976 年12 月4 日布里顿在奥尔德堡去世,终年63 岁。

在布里顿的大量音乐作品中,最通俗和最广为人知的当首推管弦乐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这首管弦乐曲作于1964 年,是布里顿受英国教育部的委托,为普及音乐教育的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作.乐曲结构采用了一个主题写成十三首变奏曲的形式,主题的音乐素材是取自17 世纪英国作曲家普赛尔的戏剧配乐《阿布德拉扎》,因而这部著名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又被称作为是《普赛尔主题变奏与赋格》。

这首管弦乐曲一开始,先由乐队全体演奏一遍主题音调,尔后,以交响乐队的四个组成部分: 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单独依次呈现,结尾乐队在全体乐器的加入后,整个管弦乐曲在放宽了的雄壮辉煌的普赛尔主题音调中结束.这首乐曲不仅是普及音乐知识的理想作品,同时也是著名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

布里顿的这首管弦乐曲本意是介绍交响乐队的各个声部和组合后的音响,但很多指挥家在指挥演奏这首作品时,却都太偏重于局部的表现,这样以点代面的处理,往往就使得整部作品失去了有机的内在联系,虽然段与段之间非常精采,但纵览全曲却显得很不完整。

布里顿自己在指挥这首作品时,则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任何一个声部的音乐表现,都是在总体的宏观控制之下,布里顿在十三段变奏中从不强调表现局部的细枝末节,而是牢牢抓住乐曲一开始普赛尔主题的呈示和结束时普赛尔主题的加强与再现,强调首尾呼应,有机结合,这样就使得乐曲的表现既完美又简练,因此由布里顿亲自指挥处理和营造出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那恢宏壮伟的管弦乐气势,便成为了这一作品除他本人之外,所有指挥家都难以启及并望其项背的版本.唱片编号: DECCA417509-2

下页:夜晚的肖邦